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今夜,归程未定,夜雨缠绵。
千年之前的一个雨夜,一位诗人曾经铺展宣纸,挥毫泼墨书写自己的心情。
千年之后,又是一个夜雨,我在安静的宿舍里听着窗外淅淅沥沥雨声,在电脑前敲下这篇文,我想,即使历时千年,古人与现代人听雨的心情应当也是相仿的吧。
我喜欢听雨,在漫长的连听音乐都显得很奢侈的备考时期,耳朵是寂寞的,那个时候,在宁静的夜晚听雨,是一种近乎奢侈的享受。
雨点打在树叶上、落在地面上的声音,或清脆,或沉闷,或狂躁,或温柔。变幻莫测,独一无二。那是不亚于肖邦和莫扎特的音乐,它来自天空,坠入凡间,落入耳中,留在心底。
混合着青草和泥土芬芳的雨的味道,滑入鼻腔,沁入五脏,那一丝丝清甜,让每一粒细胞都在雨的柔情里尽情舒展。从此迷恋上这种感觉。每每幻想,若是将来能有人与我筑一间小屋,种一园花草,看书喝茶,凭栏听雨,该是多么浪漫的桥段。那是我对爱情最浪漫最纯真的向往。
那时候的生活可以说枯燥,也可以说单调,但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养得起忙碌外另一份闲适的心情,容得下我那风花雪夜浪漫多情的文艺情怀,能让我在每一朵花开时欢欣雀跃,在每一场雨落时倚窗听雨,遐思无限。那是此时的我,再也回不去的曾经。
这里的一树树繁花,留不住我匆匆的脚步,这里的一枝一叶,也寄托不了当年的心情。
我已经没有心情。城市喧嚣,人心浮躁,身处其间,往往只能在人群之中被推推搡搡身不由己的往前走,目中无人,灵魂空洞。我们很难有与自己独处的空间,常常,我用耳机堵着耳朵,不是真的需要音乐,而是徒劳的想在人群之中,给自己开垦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
我总是想用音乐和电影逃避人生,可是在这样清新的雨夜,连最轻柔的钢琴曲都显得太聒噪。于是我摘掉耳机,专心欣赏大自然独一无二的杰作。于是有了这篇文。
现在的我,常常为未来担忧,因为知道自己的未来只有自己买单,所以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抛却梦想,专注当下,想尽快练就独立生存的本领,不让青春虚度。去年的六月,自高考之后几乎夜夜噩梦,那是对未来怎样的一种恐惧,让我在梦境之中都不得安生,那些凄厉的压抑的灰暗的噩梦似乎是一种绝望情绪的宣泄,是在被抛出安逸生活之前给我的最后警告,我的浪漫幻想死于高考。
我曾在百日誓师的横幅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希望我们都有勇气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别人希望我们过的生活。”可我根本没有勇气拒绝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道路。我不知道自己来这里学一个不喜欢也谈不上讨厌的专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何裨益,但是大家都说好,所以我就来了。
大学里的每一天我都在挣扎着往前走,我很努力,也不是没有收获,但是我并非享受其中,我只是在做理论上应该做的事,却从来没有听从内心呼喊。
此时此刻,我并不确定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但是,我百分百确定现在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精神上没有什么温暖的陪伴,所以都以物质代替。而内心的荒芜,用日复一日的忙碌弥补。
我在这里待了一个学年了,夏天。秋天。冬天。春天。在这个半年多时间都覆盖着大雪的城市,在寒冷的北国之北,在郊区的这个小小的校园,我即将度过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四年。
去年高考前夕写的《雨夜》,清新动人,笔触温暖,有即将离别的伤感,但更多地是对未来的向往,而今天,我站在曾经幻想过无数次的未来,却忍不住回忆过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