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肴肉”

家乡区县: 江苏省句容市

“镇江肴肉”又名“水晶肴肉”,亦叫“水晶肴蹄”,是驰名中外的江苏镇江地区汉族名菜。传说,古时镇江酒海街酒店的小二,误把硝当盐腌猪蹄膀,烧煮后,肉红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犹如水晶,香味浓郁,食味醇厚。后来,人们嫌“硝肉”一名不雅,改为“水晶肴肉”,流传至今,成为镇江的传统名产。读xiao肉,属地方特有名称。 水晶肴肉的来历 相传三百多年前,镇江酒海街有一家夫妻酒店。一天店主买回四只猪蹄,准备过几天再食用,因天热怕变质,便用盐腌制。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妻子会误把为父亲做鞭炮所买的一包硝当作了精盐。直到第二天妻子找硝准备做鞭炮时才发觉,连忙揭开腌缸一看,只见蹄子不但肉质未变,反而肉板结实,色泽红润,蹄皮呈白色。为了去除硝的味道,他一连用清水浸泡了多次,再经开水锅中焯水,用清水漂洗。接着入锅加葱姜、花椒、桂皮、茴香、清水焖煮。店主夫妇本想用高温煮熟解其毒味,没想到一个多钟头后锅中却散发出一股极为诱人的香味。 “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恰巧路过此地,也被香味吸引止步。于是他变成一个白发老人来到小酒店门口敲门。店门一开,香味立刻飘到街上。众人前来询问,店主妻子一边捞出猪蹄,一边实话对大家说:“这蹄膀错放了硝,不能当菜吃。”那位白发老人便说:“我不当菜,就茶吃。”然后把四只猪蹄全部买下,并当即在店里就着茶吃了起来。由于滋味极佳,越吃越香,结果一连吃了三只半才罢休。等这老头一走,人们才知道他是张果老。店主和在场的人把剩下的半只蹄膀一尝,都觉得滋味异常鲜美。此后,该店就用此法制做“硝肉”,不久就远近闻名。后来店主考虑到“硝肉”二字不雅,方才改为“肴肉”。从此,“肴肉”一直名扬中外。 水晶肴肉的做法 1.将猪前蹄膀刮洗干净,逐只用刀剖(不能偏),剔去骨(后蹄要抽去蹄筋),皮朝下平放在案板上,分别用铁扦在瘦肉上戳一些小孔。每只均匀地洒上硝水,再用粗盐揉匀擦透,平放在缸内,进行腌制(随着气候的变化,用盐量和腌制的时间也有所不同。夏季每只用盐 125克,腌 6~8小时;冬季用盐 95克,胸 7天;春秋两季用盐 110克,腌 3~4小时),然后放冷水内浸泡 8小时(夏天不泡),去掉涩味,取出刮去皮上污物,再用温水漂洗干净。 2.将葱段、姜片装入布袋,花椒、大料装入另一布袋,把口扎紧。在大锅内放入清水 5000克,加粗盐 400克、明矾 1.5克,用旺火烧沸,撇去浮沫。将猪蹄放入锅内(蹄皮朝上,逐层相叠,最上一层蹄皮朝下),烧沸后再撇浮沫,将葱姜袋和香料袋放人,加入绍酒,盖上竹算子,上放清洁重物压住蹄肉。用小火煮约 1.5小时(保持微沸),将蹄肉上下翻换,蹄皮全部朝上,放入锅内,再煮至九成烂(约 3小时)出锅,捞出两个布袋,汤留用。 3.取直径 40厘米、高 4厘米的平盆 5只,每只盆内平放猪蹄2只(皮朝下),5只盆叠压在一起,上面盖空盆 1只,20分钟后,将盆逐只移至锅边,舀入原汤,把盆内油卤冲一下再滗入锅中。 4.将锅内汤卤烧沸,撇去浮油,放入明矾 1.5克,添清水约 250克烧沸,再撇去浮油。然后将汤卤舀入蹄盆,淹满肉面,放阴凉处冷却凝冻(天气热时,待凉透后放入冰箱凝冻),即成水晶肴蹄。煮蹄的余卤即为老卤,可留作下次继续使用。 5.上桌时,改刀装盘,佐以姜丝,香醋,味道更好。

zero-lemon(2015-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