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卞氏家族后裔卞元亨成了牡丹园的主人。他将祖传的红、白两本牡丹分为十二株,满植卞氏宗祠东西两坛(左红右白),题名“花神池”。从此,枯枝牡丹“盛于东溟”,这就是《镜花缘》所谓“如今世上所传枯枝牡丹,淮南便仓最多”之来由。
枯枝牡丹兴盛之时,正是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日。此时,卞元亨应吴王张士诚之聘,委为主帅,白马银枪,转战疆场。待到吴王失败后,卞元亨无心仕禄,遂辞归隐,养拙躬耕。关于民间流传的卞元亨马鞭的故事,就得从他的归隐途中说起。
正值深秋,天高云淡。远处青山重叠深遂;遍野的枫叶,赤红似火。卞元亨顺着潺潺清溪,曲曲小径往前走,不由勾起无限往事:当年他南征北战,驰聘千里,从元朝统治者手中夺回了江苏、浙江等地,浴血奋战而大败陆文忠,力挫朱元璋的精锐……此情此景,就像刚刚才发生的一样,历历如在眼前。而今走上归隐之路,怎能不慨叹。正想策鞭跃马,让自己从愁绪中摆脱出来,忽然发现马鞭早已失落,无奈只好牵着白色的骏马,缓步向溪上拱桥走去。过桥又走一程,不觉眼前已是大道。伴着大道延伸的茂密的林海,萧萧秋风劲吹,涛声四起,激荡山谷。忽然间,林中跃出一只背上布有红白相间花纹的小鹿,嘴衔一根枯树枝儿,远远地在路上驯顺地跪下,两耳竖起,仿佛在倾听什么吩咐……元亨将军颇觉惊讶,随即策马上前,刚要下马抚爱小鹿,小鹿因见高头大马,却敏捷地离开,又远远地在将军行进的道路前方重新跪下。将军更感惊异,索性下马来和温顺的小鹿亲昵起来,从它的嘴里取下枯枝,未久,小鹿纵身跃起,眨眼间消逝在丛林的深处,无影无踪,只留下一根枯枝……
眷念故乡之情伴着卞元亨穿幽谷,走平川,泛舟涉江,踏上范公堤,回到朝朝暮暮向往的便仓古镇。
身归故里,心恋花鹿。那带回的枯枝乃珍贵之物,怎舍得丢弃呢?于是,就把枯枝插在花篱边上,虽是随手一插,却在翌年春天里抽叶含苞,暮春时分,竟开出了硕大的牡丹花。元亨将军真想要谢谢那赠予枯枝的小鹿,但小鹿已消逝,只得把深情移注在枯枝牡丹花上,悉心培育,不断繁衍。
明太祖爱卞元亨的文武才能,曾三请其而不出,太祖朱元璋一怒之下,将卞元亨遣送辽东充军十年,此间牡丹总不放花,赦归,又重放异彩。满园红花,元亨慨叹不已,赋诗云:牡丹原是亲手栽,十度春风九不开,多少繁花零落尽,一枝犹待主人来。
自此古园生辉,明清两朝官吏、名士,往往不远万里,慕名而至,赏花吟诗。现如今“年年谷雨花似锦,岁岁观花人如潮”。谷雨佳节,牡丹盛开,四面八方,男女老幼,云集便仓,便仓也因枯枝牡丹远近闻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