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民俗之一

家乡区县: 东莞市

俗称“过年”的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就是平时大家俗称的“过年”“过新年”。它是一年中和家团聚亲友互访的最快乐的日子。 为什么每年要家家庆祝“过年”呢?民间传说,“年”在很久很久的远古时候是一种怪兽,每到冬天快过春天将来时,它便四处吃人。古代人为了保卫自己,就聚集在一起,燃起篝火,把竹子投到火堆中,使竹子爆裂发出“啪啪”的巨响,把“年”吓跑。这样一夜平安度过,第二天早晨起来大家相互祝贺问好,共庆幸福生活。一年接着一年,便形成一个欢乐的节日,叫做“过年”。所以,现在我们过年时还要放爆竹,串门拜年。 春节实际上是我国沿用了3000多年的农历新年。数千年的传统习惯,使人们重视农历新年远胜过公历新年,农村尤其如此。 下面是春节前后的活动(3个)——谢灶: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纸钱等.并写好一张“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拜时烧香烧纸,放鞭炮;拜完食品放在米缸里,叫做“责瓮”。直至年三晚,才把灶君接回来。 开门炮:年三十晚守岁至深夜,迎候良辰吉时,到了交子时之际,便打开大门,说“开门大吉”。此时各家各户,点燃鞭炮,持续几个时辰。两三点后才逐渐安静下来。四点多钟,鞭炮又一次响起来,到天亮方止。 卖发财大蚬:开门,烧炮之后就是接财神,家家门外,烧香礼拜,此时便有一些小孩,叫化子等,拿着一张红纸,上面写有“财神”两字,嘴里喊着“财神到”挨家挨户去叫卖。人们为了买一个好兆头,也乐意买下它,给小贩一个“利是”,让他高兴而去。

三次忘记密码(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