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七景——临涣古城(柏梁体)

家乡区县: 烈山区

纵目高天夐茫茫,壮游濉涣兴未央.

禹功积石水东畅,冯夷昆仑北凭相.

蹇叔空怀国士肠,挥泪谏师忧国殤.

百里穷途乞涣乡,一朝辅秦霸西方.

桓伊琴笛成绝唱,嵇家广陵散绕梁.

隋唐宋金迭兴亡,元明清水数成殃.

中共雄起射天狼,决胜宏猷出文昌.

盛世古城龙泉香,浍泡蕴泽祯瑞长.

临岱扼淮山河壮,震离毓灵锺帝乡.

临涣镇位于濉溪县西南部,距淮北市区四十公里,泡河、运粮河、界洪新河于镇南入浍,城临河而建,故后人以临涣名之。

考临涣为春秋古邑,因其地小型收割刀具制作精良而得名,秦置铚县,北朝梁置临涣郡,郡县同治一城,元代(1265年)郡县并废,地入宿州。这是一座历经沧桑的中原古城。春秋时期的临涣土城系夯土构筑,分两次建成。整个城垣近于正方形,东西长1409米,南北宽1394米,总面积196万平方米。城垣基部宽约40米,上宽5至8米,北部城垣最为完好,东西城垣上有烽火台遗址。

临涣古城位于浍水北岸,早在大禹治水前,浍水便是东泄众水的天然通道,黄河堙没丹汴众水,但浍水依然东流,是数千年中唯一没有堤岸没有治理的河道,古临涣南阁曾蔚然临踞于浍水之涯,阁刻“浍泡生光”、“永镇山河”等遗石今存于文昌宫内。镇东北部的沱河、汴河应为大禹治水始起兴工之处(禹始功积石)。这方平畴千里的沃土曾走出一群在中国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音乐家、学者、将军,曾在这里敲响过震天动地的历史重锤。

《史记·秦本纪》“百里奚曰:臣尝游困于齐而乞食,铚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蹇叔乃古铚智士,后仕秦与百里奚为左右相,成就霸业。与子产、管仲等为先秦著名政治家。

三国魏中散大夫嵇康,其故里冢墓在镇西北三十五里嵇山,山屹立于浍泡之间,风景优美,民风淳厚。康时为竹林七贤之一。《晋书》说他“美词气有风仪……龙章风姿,天资自然……,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康婚姻魏宗室,不屑与政治角逐,常弹琴读书锻铁,尚老庄玄学以避害求生,但终因钟会“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以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文帝听信谗言,嫉贤妒能,终拟鲁诛少正卯之由而害之,临刑弹古琴曲《广陵散》,从容赴死,时天下士无不痛之,魏晋风流自竹林七贤发端,开一代文化风采,留千载华夏正声。游嵇山者最忌听琴,否则,泫然伤悼之悲恐不能禁也。

晋铚人桓伊佐谢玄于淝水败苻坚,功封县候,进号右将军。善弹筝吹笛,能以音乐为时解难。晋孝武帝听谗言猜忌谢安,伊晏间奏乐,歌《怨诗》以解之。音乐造诣为“江左第一”。杜牧有“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诗缅之。戴逵是东晋著名学者,画家和雕塑家,善鼓琴,不慕名利,托迹山林琴书自娱,曾抗节王侯,毁琴绝召说:“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高风亮节,羞煞时人。

临涣自古即为军事重镇,陈胜起义首攻蕲,次及铚城并据以为后方。唐张巡任临涣尉,城防御能力大增,直到清咸丰间仍为坚城。捻军于1856年8月12日围清兵万五千人于临涣,激战破城,清军几全军覆没。同年11月3日清军猛扑临涣,激战至晚,夜间捻军智劫清营,杀退清兵。

1948年11月13日,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从河南张公店迁到临涣,在文昌宫制定了整个战役方案,中原逐鹿,一战定鼎。

历史的烟云已飘然而去,今天的我们徜徉于淮北大地,可以放歌,可以畅想,我们的民族,我们的英雄,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伟大!读史以鉴兴亡,旅游以广识见,望诸君在品文化历史、山水景物中能受濡染而得启示。

潇.(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