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父亲虞祺,政和年间进士及第,做官到太常博士、潼川路转运判官。虞允文六岁背诵《九经》,七岁能写文章。因父亲在任而入官。遭逢母亲逝世,悲痛过度瘦弱不堪。下葬以后,早晚在墓旁痛苦,墓地有两棵枯死的桑树,有两只乌鸦来做巢。惦念父亲孤单又有病,七年不改官,一步不忍心离开父亲身边。父亲死,绍兴二十三年(1153)才进士及第,通判彭州(成都市的彭州市),代理黎州(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渠州(今四川达州市渠县)知州。
秦桧主持国事,四川士人很多排斥不用。秦桧死,高宗想要任用他们,中书舍人赵达首先推荐虞允文,召入觐见,讲论君主一定要敬畏上天,一定要安定百姓,一定要效法祖宗。又议论士大夫风气的弊病,靠文章提拔的一定要抑制其中轻佻浮滑的人,靠议论提拔的一定要黜退其中巧言欺诈的人,靠政务提拔的一定要去掉其中苛细刻薄的人,大约如此才能够承担重任达到远大目标。而且极力论述四川财务赋税收取交纳中的弊病。皇上赞许接受他的意见。
授任秘书丞(秘书省职事官),累积升迁到礼部郎官。金国主完颜亮修治汴京,已经有南下侵略之意。王纶回朝,说敌人恭顺和好。汤思退再拜祝贺,把边防军备放在一旁不过问。等到金国使臣施宜生泄露了相当多的敌情,张焘秘密上奏。完颜亮又暗中让画工画下临安(浙江省杭州市)山水而回。完颜亮为画赋诗,真情越发显露。虞允文上奏疏进言:“金国一定会撕毁盟约,军队出征有五条道路,希望下诏命令大臣事先筹划防备抵御。”当时是三十年(1160)的正月。十月,暂任工部尚书充贺金国正旦使,和金国接待大臣举行宾射礼,一箭射中靶心,众人都惊异他的本领。虞允文看到运粮造船的人很多,辞行回朝,完颜亮说:“我将要到洛阳看花。”虞允文回来,上奏所见到的以及完颜亮的话,告诫申明注意淮、海的军备。
授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三衙的高级官员用宦官充任承受官,虞允文上言:“自古君王的大权,不移交给奸臣,就落在身边宠臣手里。秦桧窃取权力十八年,秦桧死了,权力才交还陛下。近来三衙勾结宦官,宣和、明受那时的鉴戒并不远。”皇上恍然大悟,立刻罢免他们。
金朝使臣王全、高景山来祝贺生辰,口头传达完颜亮狂妄傲慢的话,想要得到淮南土地,索要将相大臣去商议事情。于是召集三衙大将赵密等商量出兵,侍从、台谏官会集讨论。宰相陈康伯传达皇上旨意:“今天再不必问和好还是防守,直接问作战该怎么做。”派遣成闵为京、湖制置使,率领禁卫军五万人守御襄水、汉水上游。虞允文说:“军队来攻不先清除道路,敌人是虚张声势而分散我们兵力,成全他们出军淮地的奸计而已。”不听,终于派出了成闵。(1161)七月,金主完颜亮迁都汴京,虞允文又对陈康伯说:“成闵部队大约行程在江(九江)、池(池州)之间,应当命令他们到池州就驻扎池州,到江州就驻扎江州。如果敌军攻上游,就让荆湖的部队抵御在前,江、池的部队增援在后;如果攻淮西,就让池州的部队出兵巢县,江州的部队出兵无为,可以做淮西的后援,这样一支部队可有两种用途。”陈康伯同意他的话,但成闵部队最终驻扎在武昌。
九月,金国主命令李通为大都督,造浮梁在淮水上。金国主亲自领兵,部队号称百万,毡房帐篷相连,金鼓的声音不断。十月,从涡口(涡水入淮之口,在安徽怀远县东北)渡过淮河。在此之前,刘锜处理淮东军事,王权处理淮西军事。到这时,王权首先抛弃庐州(今安徽合肥),刘锜也回到扬州,朝廷内外震惊恐惧。皇上打算乘船出海,陈康伯极力主张皇帝亲自出征。这个月戊午日,枢密院事叶义问统率江、淮的部队,虞允文参谋军事。王权又从和州(今安徽巢湖市和县)逃回,刘锜回到镇江,全部丧失了两淮之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