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县中学是江西省重点中学,于1902年创建于上饶市原信江书院旧址,信江书院是赣东北的最早学府。1983年学校随县政府搬迁至旭日镇馒山巷。校园占地面积260亩,校内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据官网显示,学校有98个教学班学生6000人。专任教师共330人,其中国家级骨干教师3名,省级骨干教师14名,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40名,教育硕士研究生4名
历史沿革
编辑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信江书院改称广信中学堂迄今。1912年,广信中学堂更名为信江中学校。1914年秋,省府欲合信中、鹅湖师范为第四师范,信中因不从而停办。1916年春,复校称广信七县联立信江中学。1919年,改称省立代用信江中学。1922年秋,改称江西省立第十中学。
1927年春,省立第四师范并入改称江西省上饶中学校,同年冬改称江西
校园点滴
校园点滴(19张)
省立第六中学,私立辛酉初中并入。1935年,复称江西省上饶中学。1938年,为避日寇轰炸,迁址上饶县八都,同年冬迁回信江书院。1939年4月,迁址上饶县应家口。1946年,迁回信江书院,同年秋玉山临时中学并入,并在原址考棚设分校。1948年春,分校结束。
1949年秋,上饶县立初级中学和私立祝同学并入全称江西省上饶联合中学,次年改称省立上饶中学。1954年秋,在上饶灵溪祝同中学旧址设分校。1955年2月,改称江西省上饶中学,同年八月遵照行署(55)教行字第47号通知将上饶中学一分为二,在茶山寺设一中,原信江书院旧址为上饶县中学。
1962年市县合并后,上饶县中改为上饶市第二中学。1964年市县分开后复称上饶县中学。1972年,被定为江西省重点中学。1983年,上饶县中学随县西迁至新县旭日镇育才路29号[1] 。
2007年,上饶县中学开始体育场改造工程,已建成一集塑胶跑道,人工草皮足球场,篮球场于一体的现代化体育场。2014年,文化广场建设正式完工。
2办学条件
编辑
硬件设施
截至2012年10月,上饶县中学建有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科技楼、多功能报告厅、毓秀图书楼、塑胶田径场以及湖心亭、喷水池、雕塑、樟园、地理园、稼轩词碑、花坛等景观。图书总量23万余册。生均图书拥有量45册。
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105个,微机室5个,视频编辑室及录播室1个,物理实验室6个,化学实验室5个,生物实验室4 个,装备通用技术教室2个,学生心理咨询室2个,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一个,形成了以田径运动场为中心包括篮球场、乒乓球场等设施在内的 体育活动场所。一线教师全部配备上网本电脑[1] 。
师资力量
截至2012年10月,上饶县中学共有教职工338人,其中特级教师1名,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并结业4人,参加“国培”2人,有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及参加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并结业共38人。研究生学历56人。中高职称教师105人,中一职称教师76人。1名教师荣获“省级优秀班主任”[1] 。
办学规模
截至2012年10月,上饶县中学占地面积144705平方米,生均校园用地面积27.96平方米。校舍面积76625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4.80平方米。学校在校学生5176人, 现有95个教学班,其中高一30个班1648人、高二32个班1755人、高三33个班1773人,平均班额数55人[1] 。
3办学成果
高考成绩
2009年至2012年连续四年高考上二本线人数过千人。2012年,学校在原高三老师部分被上饶中学招聘等不利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取得了上一本线360人,上二本线1058人,双双排全市第一;600分以上65人,排全市第二;一人被北大录取的佳绩。2005年至2012年共有18人录取清华、北大[1] 。
教研成果
据2012年10月官网显示,近年来,上饶县中自主研发的“学案生成教学法”通过省级科研课题立项,自主开发的新课程教辅丛书《新学案、新理念》正式出版,自主编写的中华传统美德读本《雕刻心中的天使》也出版发行[1] 。
所获荣誉
2002年至2012年,上饶县中学连续三届被评为“江西省文明单位”,先后荣获“全国第三届‘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培养优秀体育人才试点中学”“全国高 中数学联赛团体一等奖”“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江西省第十二届文明单位”“江西省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先进单位”“江西 省园林学校”“江西省绿色学校”“上饶市十大和谐校园”等命名及荣誉称号[1]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