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鲧堤

家乡区县: 邢台市临西县

    在临西县中部,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古堤,大致以仓上村、堤口村(西)、吕寨村为界,将全县分为堤上、堤下两部分,西部为堤上,海拔在36-33米之间;东部为堤下,海拔在33-28米之间。堤上、堤下高低悬殊,人们将此堤称为鲧堤(或称“金堤”)。宋代司马光咏鲧堤诗云:“东郡鲧堤古,向来烟火疏。堤封百里远,生齿万余家。贤守车才下,疲人意已纾。行闻歌五裤,京廪满郊墟”。

    关于鲧堤的走向,民国年间成书的《临清县志》载:“自尖冢起,北经张堤、仓集镇、堤口、吕寨入曲周”(指今威县)《鲧堤由南向北直贯县境中部,愈北愈高,至堤口以北,堤上、堤下高低悬殊达数丈。此堤出临西境,北行至今威县的邵固清河县大堤北而西北行至威县东小庄、孙庄等村,再向北折入南宫境,堤势渐缓。其中,自今清河县大堤村北行至今邢、清公路北转而西折,到威县王士公村西北十多里的一段,完全是一条古大堤的形式,而无堤上、堤下之别。在这里,堤上部宽“五丈有奇,堤高两丈有奇”,气势雄伟,莽莽苍苍,象是一条巨龙蜿蜒向前。饱经岁月的沧桑,历史的变迁和现在大规模的取土,今天,它已经变成了一位千疮百孔的历史老人,在记述着不凡的过去。

     2004年七月,配合邢、临高速公路的修筑,省文物考古队对鲧堤进行了科学的发掘。通过对吕寨南高速公路段的发掘,测得此处古堤上宽34米、高4.5米。4.5米的人工层内,发现有唐、宋砖瓦、陶瓷残片、残夯石等。人工层内遍布夯窝。由此可以判定:此处古堤为宋代所筑。据堤内夯土层堆积情况推测,大堤系宋代数次修筑。‚从古堤西部明显的淤积地层看,古堤之西部(堤上)高阜地带是洪水淤积而成。ƒ历史上,黄河下游经常改道,从先秦到北宋末年,有相当长的时间都是流经河北平原而入渤海的。所以,鲧堤当是古黄河的西堤。

     明清之际,古堤逐渐残破,以至到今天,古堤已是千疮百孔。如今,由于大规模的取土,很多地方已被夷为平地,古堤当年的雄伟面貌已是一去不复返了。

猫巷女王(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