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游击队(抗日战争时期著名抗日武装力量)编辑
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枣庄一带的一支抗日武装。该游击队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受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成立时称“鲁南军区铁道大队”。人员最多时达300余人,由苏鲁支队任命洪振海为铁道游击队队长,杜季伟任政委,王志胜为副队长。铁道队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与日伪展开殊死搏斗,令日伪闻风丧胆。铁道队曾成功护送过刘少奇、陈毅、陈光、朱瑞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千余名抗日将士过境。被肖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有同名小说、电影和电视剧。
铁道游击队[1] 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雄的抗日武装力量,隶属于八路军“五师苏鲁支队”。该队以薛城为中心,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出没于万顷微山湖中,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术,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浴血奋战,奏响了民族救亡的最强音。于1945年解散并入华东野战军。这支由铁路工人、小摊贩、矿工和流浪者组成的非正规部队,舍生忘死,在铁路线上与日军周旋了7年之久,是日寇侵华的心腹之患。 从百姓中走来的抗战特种兵部队[1] ——铁道游击队
飞车夺药
巧截布车
1
《铁道游击队》剧照
《铁道游击队》剧照(17张)
941年7月,日寇推行第2次治安强化运动。对鲁南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式扫荡”,鲁南军区主力由于长期作战,药品匮乏。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政委王麓水命令铁道大队务必想法搞到药品。10月的一天,临城车站的内线宋邦珍搞到了一个重要情报:有一列装载药品的货车将由青岛开到临城,然后向南行驶。铁道大队立即行动,做好了夺药品的准备。当晚10时,列车从临城站开出,游击队员飞身上车,找到装载药品的车箱,列车行驶到沙沟与塘湖站之间,战士们迅速将药品掀下,由埋伏的队员运走。这次共夺得各类药品30多箱和一批给马注射的针剂,还有4架显微镜。铁道大队把这些药品及时运到鲁南军区。
为了解决鲁南军部队冬季穿衣问题,11月初,铁道大队与运河支队、滕沛大队、微湖大队、边联支队联合行动,在塘湖站附近成功截获日军布车。共截获棉布1200匹,军装500余套,皮箱200只,缎子被100余床,呢子、毛毯各一宗,显微镜4架,电炉2个,发动沿湖十几个村庄的数百名群众帮助搬运。临城、徐州的日军发觉后,出动铁甲车、汽车向塘湖车站驶来。遭到游击队和长枪队的阻击。日军摸不清情况,又逢大雾,不敢贸然追击。游击队将这些物资藏于湖中,后来鲁南军区派骑兵连运往抱犊崮山内的曹流井村军区被服厂,解决了军区武装越冬缺少棉衣的困境。
铁道队铲除日军特别侦谍队头目高岗
1940年,日军32师团和独立第10旅团共集结5万日伪军,对115师所在的抱犊崮山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作战。
洪振海按上级命令率领铁道队迅速展开行动:5月,再次袭击日军“正泰国际洋行”,击毙日军谍报队员13名;6月,袭击日军押款列车,缴获法币8万余元;8月,破坏津浦铁路韩庄段,致使日本运兵军列脱轨;9月,拆除枣庄至临城铁轨1.5公里,砍断电线杆百余根,使枣庄日军的通讯和交通同时瘫痪。
115师政委罗荣桓在给铁道队的嘉奖信中说:你们就像一把钢刀插入了敌人的胸膛。
铁道队的一系列行动,引起了日军的高度警觉。日军在枣庄和临城紧急组建铁甲列车大队和铁道警备大队。日军还专门从济南调来特高课长高岗,在临城组建第五特别侦谍队。
高岗是个中国通,不但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而且对中国的风俗民情十分了解。他采用极具中国民间色彩的拜把兄弟、认干亲等手段,使临城附近的50多个乡保长与他结拜为兄弟,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情报网络;另一方面,利用他指挥的特种作战小队伪装成假铁道队,趁夜间到群众家里敲门,只要群众一开门就被抓住,说是私通八路,所以后来真铁道队来了之后,去敲门,群众分不清真假,不敢开门。一时间,铁道队连喘息休息的地方都没有。
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队长洪振海想到了一句古话:擒贼先擒王。一天夜晚,铁道队分成四个小组,化装成日军士兵和搬运工分别潜入临城车站。10点钟,担负攻击任务的第一组队员刘金山等人就摸到了高岗的门前。刘金山第一枪打死了高岗的卫兵,高岗正在那里趴着写字,听到枪响一抬头,刘金山第二枪就打过去了,正好打在他脑袋上。
高岗之死,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也使他苦心经营的谍报网络从此分崩瓦解。
1945年10月,在枣庄和临城的1000多日军向一支不足百人的抗日游击武装投降。这是有史以来军事受降中十分罕见的一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