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生平经历(二)

家乡区县: 临沂市临沭县

白帝城托孤 折叠

诸葛亮
诸葛亮
222年八月,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白帝城),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逝去,认为法正若在,必能制止刘备东征,即使刘备东征,若有法正跟随,战局也不至如此颓丧。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尚书令李严一起托付后事(白帝城托孤),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涕泣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又要刘禅和其他儿子视诸葛亮为父。

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相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大败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君甫逝,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1]

南征北伐 折叠

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60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16] 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打败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蜀汉以南中的丰富资源为国家提供军用,国库变得富饶,便开始训练士兵,准备北伐。诸葛亮
诸葛亮

227年三月,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表明心迹,发兵沔阳,准备北伐。228年春天,诸葛亮率领大军出汉中,开始第一次北伐。期间和魏军互有胜败,但多数因运粮不继而无功而返。到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与魏大都督司马懿战于五丈原时病重,临终前推荐蒋琬、费祎作为后继。八月逝世,享年五十四岁,归葬定军山勉县的武侯墓。

诸葛亮孔明一生与奸邪斗智斗勇,为战乱时代开拓光明而努力!他怜悯天下苍生疾苦,欲尽早完成统一大业!是以晚年依旧不辞艰辛北伐、六出祁山,以致积劳成疾,病逝于定军山五丈原!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聪明绝顶、才华横溢;集取百家之长、众学之精!他知天文、晓地理、通人情、达奇门遁甲、自然兵法,会算术、阴阳、八卦;可谓极尽三韬五略之道、纵横捭阖之奇!诸葛亮不仅在政治、军事、文学上有很高造诣成就,其发明创造亦无数!许多惊为天作的发明至今依然是个迷!

因而,后世称其为:智圣先师!并引为“正义、忠贞及智慧聪明”的化身与代表,为其供香立庙!至此,受世人朝拜、万代之传唱!有关诸葛人物的总评,《敬诸葛词/圣神贤》有诗曰:千秋名不改, 万古声犹震。 一心扶汉室。 功德满人间。 隆中分三国, 出师定曹吴。 空城退司马, 赤壁震英雄。草船巧借箭,木牛承载通。 骄敌东西窜, 顽雄南北溜。 八卦惊诸侯, 奇才盖孙童。 还首定军山, 身死仙人路。 丞相人已远,私天不留蜀。但笑三国史, 实为司马书。

历史的车轮是前进的,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有关三国人物的品评,《初省三国/圣神贤》亦有诗曰:曹丞非野党!孙主义真长!刘候若好汉!司马也堂皇!五虎勇可畏!卧龙智无双!周郎心不窄!英雄惜英雄,恨上苍!

病逝五丈原 折叠

​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宝鸡境内)享年五十四岁。杨仪等率军还,姜维等遵照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司马懿率军追击,见蜀军帅旗飘扬,孔明羽扇纶巾坐在车里。司马懿怀疑是孔明用计诱敌,赶紧策马收兵,于是便有“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一事。

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是魏军主动进攻,蜀军防守,由于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冲毁栈道,蜀魏并未交战。

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穿平时的衣服入殓,不必用其他器物殉葬。

诸葛亮归葬定军山勉县的武侯墓。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 诸葛亮死后30年,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

食盐不咸(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