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广泛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白族和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种植水稻,驯养家畜,从事采集、渔猎、创造了大理地区的远古文明。汗元封年间,汉王朝在大理地区设置了云南、邪龙、比苏、叶榆4县,从此大理地区正式纳入了汉王朝版图。在唐朝支持下,和六诏为一,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西汉元封二年,改设路、府、州、县、大理地区分属大理路、鹤庆路、魏楚路、明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1913年,大理地区属于滇西道。1929年,国民政府实行省县两级制。大理地区设置祥云、弥渡、宾川、邓川、蒙化、云县等15县市。在大理地区叶榆县直至南北朝叶榆县的建制一直未变。建立南诏国,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9年,南诏国都城由巍山迁至泰和城,南诏和以后建立的三个王超以及大理国国都。元代大理国灭亡之后,仍然将云南政治中心设于大理,元至元十一年,建立云南行省,行政中心由大理迁至昆明,但大理仍为滇西第一大城,一直沿袭至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