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峰是世界地质公园龙虎山—龟峰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的组成部分[1-2] ,位于弋阳县城南信江南岸,东距上饶60km,西距鹰潭35km,地处三清山、龙虎山和武夷山之间。因其“无山不龟,无石不龟”,且整座山体就像一只硕大无朋的昂首巨龟而得其名。
龟峰发育于距今1.35亿年的白垩纪晚期,是雨水侵蚀型老年期丹霞峰林地貌的典型代表。地貌形态以峰林、陡崖、方山、石墙、石柱、石峰为特征,崖壁两侧雨水侵蚀型纵向线性沟槽发育,岩溶弱;微地貌景观及其景观组合以珍稀的丹霞造型石峰、石柱等为特色,保存有壮年期丹霞地貌的遗迹[3] 。
龟峰共有36峰,集“奇、险、灵、巧”于一身,素有“江上龟峰天下稀”和“天然盆景”誉称。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览龟峰后发出“盖龟峰峦嶂之奇,雁荡所无”的感叹[4] 。以发育丹霞洞穴群为特色,奇洞成群,共有大小28个岩洞。如始建于晋代“中华第一佛洞”南岩石窟、“禅宗古寺”双岩、“飞来禹迹”龙门岩[5] 。
演化历史
编辑
龟峰位于扬子古板块和华夏古板块古逢合带北侧。印支运动后,该区进入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阶段,经历了伸展拉张→碰撞挤压→拉张断陷等构造发展过程,并伴有大量的火山岩喷发和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沉积了数千米厚的中生代红色陆源碎屑岩;第四纪以来,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该区不断抬升,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不断遭受侵蚀,形成了今天的丹霞地貌类型[6] 。
2地质构造
龟峰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上侏罗统武夷山群鹅湖岭组、下白垩统火把山群石溪组、上白垩统赣州群周田组和圭峰群。
圭峰群从下到上划分为河口组、塘边组、莲荷组,其中主
龟峰丹霞地貌夷平面图
龟峰丹霞地貌夷平面图[3]
要出露河口组和塘边组。圭峰群河口组以紫红、砖红色砾岩、砂砾岩为主,夹含砾砂岩、中细粒砂岩,局部夹粉砂岩团块,下与石溪组呈不整合接触,上与塘边组呈整合接触,厚度2074m;塘边组以砖红色细砂岩为主,夹少许粉砂岩、细砂岩、中粗粒砂岩及含钙细砂岩,上与莲荷组呈整合接触,厚度240.2m。圭峰群是园区内丹霞地貌发育的主要层位[6] 。
龟峰地区红层总体上呈向南倾的单斜地层,倾角20°~28°,地层中发育两组近垂直的直立断裂构造,其中一组与地层走向一致,另一组与倾向一致,组成网格状断裂系统,将龟峰河口组地层切割成大小不一的方形岩块,在地表水长期的差异风化作用下,发生溶蚀、崩塌,残余下来的岩体即组合成不同形状、不同规模的造型奇特的龟型山石。此外,还有一种在岩石层面或侧面发育的一种方寸大小的龟形裂纹,其成因可能是地层在沉积过程中出露水面发生的龟裂,或成岩脱水产生的收缩以及在后期地壳上升剥蚀过程中温差产生的裂痕,这些作用产生一些几厘米至几十厘米大小的六边形龟裂,布满岩石表面[5]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