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以追朔到唐天宝年间,南诏王的西三塔,为新都,1982年重修南城门。由南门进程,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等民族工艺品以及珠宝玉石。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然可以寻找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水宗宗。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以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洱海虽然面积没有滇池大,但是由于水位深,所以总蓄水量却比滇池大,苍山洱海,山水相依。洱海发源于洱源县的茈碧湖。苍山18溪。总径流面积2562平方公里,面积约251平方公里,蓄水量3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1米,最深为20米,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
从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轮新月,静静地依附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洱海共有3岛,4洲、5湖、9曲。洱海属于断层陷落湖泊,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很高,自古以来一只被称作群山间的无暇美玉。洱海位于大理市境内,是白族人民的母亲湖,白族先民称之为金月亮。是一个风光秀媚的高原淡水湖泊,在古代文献中被称为叶榆,昆弭川,西洱河,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具有的综合功能,厚重的历史文化,良好的历史文化,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大理政治、经济、文化的摇篮、也是自治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崇圣寺三塔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大理的标志和象征,是大理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的重要人文景观,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 西有苍山十九峰如屏风耸立,东有250平方公里的洱海像镜面展开,山海之间田畴万顷,白族村庄星罗棋布,崇圣寺三塔旅游区,就座落在这如诗如画的名山胜水之间。 三座塔变化中有和谐,对立中有统一,互相依衬,浑然天成,背后是终年积雪的苍山,前面是碧波荡漾的饵海,与“玉洱银苍”浑然一体,展现出一种自然、典雅的东方美。 出土文物展馆中展出有1978年至1980年,对三塔进行自明嘉靖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维修时出土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珍贵文物,有680多件,是迄今所发现的南诏大理国时期文物最为丰富、最为重要的一批,为中外文物界所瞩目。展出的写经、经卷、法身舍利、三塔的金模型、青铜镜、玉石和水晶佛像等等,把人们带入了历史的长河,须臾之间,便上溯了一千年,看到了盛唐时期洱海地区兴旺发达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为研究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佛教艺术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