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名人28

家乡区县: 四川省武胜县

马桂林(1863~1927),人称马大石匠,回族,生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卒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终年64岁,祖籍湖北孝感县,清初移民来川,定居于武胜县沿口镇叶家山,世代务农为生。

马桂林自幼拜广安县石工穆斯文为师,学习石工技艺。因聪明勤奋,二十岁时已技艺纯熟,尤其擅长设计施工。后又向马立堂学习石雕技艺十多年。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沿口马家清真寺维修,马桂林雕刻了双龙抱柱,初显其高超的技艺才能。尤以浮雕、镂刻技艺见长。双龙造型优美,自成一格,自龙头到龙尾全部镂空,整条石龙转动自如,婉若游龙活灵活现。“文革”期间,双龙被毁坏。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马桂林在鸣钟乡双石坝为豪绅周恒堂之母赵氏修建了节孝石牌坊。牌坊高9米、宽约8米,造型雄伟,石雕工艺更为精湛,运用镂空、浮雕、平刻等技艺手法刻成的龙凤图案,构思精细,宫装人物形态衣着、音容笑貌栩栩如生,两侧门冠配刻的石算盘珠子可任意拨动,石海螺风过能鸣,堪称传世之作。后因好事者妄说石海螺鸣叫会使当地不吉利,便暗中将吹口损坏,石海螺就不能鸣叫了。之后,马桂林在沿口镇“寿福殿”(现城关小学)门前雕刻了一对石狮子,高约两米,径围五米,屹然兀坐于殿门两侧,虎视嘉陵江滔滔流水,造型和雕刻技艺称绝一方,令人叹为观止,曾引来无数游客、画师观赏描摩,虽在“文革”期间被毁,可至今人们仍念念不忘。民国四年(1915年),修建从义和(今猛山乡)至遂宁长250华里的石板大道,在施工中,马桂林不以名师自居,长年累月与石工共同修路。为提前修好道路,马桂林常从采石场肩挑两块石板到工地,至路成为止,由此被世人誉为“马大石匠”。 马桂林一生设计施工建造了不少著名的石桥、石坊、寺庙,都以其精湛的工艺为世人称颂,成为饮誉武胜、岳池、广安、合川、遂宁等地的名师。马桂林对技艺毫不保留,授徒课子一丝不苟,诲人不倦,七个儿子大多精通石工手艺和雕刻,三十多个门徒亦相继成名。据已故县政协委员黄显鉴回忆,1984年随县政协到巴中县(现巴中市)参观访问时,发现当地南龛公园内雕刻的石龙抱柱,与沿口马家清真寺已毁的石龙抱柱一模一样,雕刻者是当地一姓马的雕刻名师,与马师傅交谈得知,马师傅青年时曾在沿口习艺,是马桂林的第二代弟子,他雕刻的石龙正是仿“马大石匠”的石龙而作。民国十六年(1927年),在修建重庆市中山公园工程中,不幸发生塌方事故,死亡石工多人,马桂林忧伤过度,又身染痢疾,不久去逝。

马桂林为人诚实敦厚,德行高尚,洁身俭朴。轻钱财,重情义,课子授徒,必先教立身做人之道。凡初拜门弟子,必探明家中难事给予资助,令其妥善安排后,再悉心学艺,平常弟子、邻里有难或路遇贫困,无不解囊相助。故虽为名师收入殷实,却无半点积蓄,逝后遗物除多年积存的两箱图纸外,别无他物,遗孀黄氏为抚养未成年子女还到重庆当佣人。

雷鹏(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