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上杭李氏宗祠

家乡区县: 福建省上杭县

李氏大宗祠始建于清道光16年。是李氏后裔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公建造的宗祠。从李火德入闽至今800余年,其后裔遍布闽、台、粤、赣、桂及东南亚各国。近年来海外李氏子孙到此寻根谒祖者络绎不绝。李氏大宗祠坐落在上杭稔田乡官田村河谷盆地,四周群山叠翠,风景秀丽。李氏大宗祠系三进四落式的砖木结构建筑。有大厅二栋、大小客厅26间,住房104间,占地5600平方米。这座结构严谨、气势非凡的宗祠造型,充分体现了客家宗法制度的建筑艺术,在八闽极为罕见。

李氏大宗祠坐落在上杭稔田乡官田村河谷盆地,四面环山叠翠,黄潭河蜿蜓而过,风景十分秀丽。 宗祠系三进四直的砖木结构建筑,有三个大厅和26间大小客厅,住房有104间,占地5600平方米。正面牌坊式楼门上刻着“恩荣”两字,两边对联是:“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正厅前的屏风上刻有明代名儒所撰写的《李氏火德翁传》。宗祠结构严谨,气势非凡,充分体现了客家宗法制度下的建筑艺术,是八闽大地上极为珍贵的建筑文物。 李氏大宗祠始建于清道光16年,是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而建筑的。从李火德入闽至今800余年,其后裔遍布闽、台、粤、桂、赣及东南亚各国。近年来,海外到此寻根谒祖的络绎不绝。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宗祠亥山已向兼壬丙,来龙蜿蜒由北转西,入脉土星挂角,随龙血脉水缠玄武,后靠高山水寨,正中位临翠微,前迎旌鼓山岗、左右崇隆、锦屏双峙,排列均匀,玉案三台,环抱四顾,两砂狮象成形、四面冈峦列势,内水从后转前,外水由左到右,平畴方正、有分有合、龙真局正、水绕山环。昔人称此祠形是“蜘蛛结网”。有诗为证:
形如蜘蛛结网,貌似龙凤飞翔;
前后山水拥翠,左右狮象披装。
背靠高山水寨,面临旗鼓山岗;
玉案山环水抱,龙真结穴中央。
宗祠远观,古朴典雅,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成“回”字形,前方后圆、前低后高,正面设有五孔大门,正中大门用灰青条石、石板堆砌而成,形如牌坊;另有四孔大门,东西两边各而孔,内厢为圆大门,外厢为耳大门,左右两厢对称。大门碑坊上面,竖一块长方形石板,刻有“恩荣”二字,字迹雄浑洒脱,据说为清道光皇帝恩赐。下横梁刻有“李氏大宗祠”五个端正大字,两边石柱刻有“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和两旁门空内写有“登祠思祖德,入庙念宗功”的对联。睹物思祖,阅文生敬。文物相谐,浑然天成。谒祖堂也!无不令人肃然起敬,感悟良多,策鞭催人!

“泽披远裔”挂匾表达海外游子的切切崇祖之心,“李氏大宗祠”绣品辉映着国内子孙的景仰之情。走廊两旁:右边挂着纪念火德公诞辰珍贵资料和名人像片,左边张贴了火德传奇和各地裔孙祭祖照片,眷眷之心天日可表,崇祖之情感天动地。
---中厅“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力透墙壁,熠熠生辉,承前戒后,为族铭,为家训,乃宋朝宰相文天祥的遗墨。中厅屏风,刻有明代天顺年间上杭儒学教谕季远撰写的“李氏火德公传”。珍贵资料,历史见证,颂功咏德。
--- 转中厅,经回廊,正厅高阔,厅后靠壁神龛,三组漆黑金字木牌,书有火德公以下列祖列宗芳名脉系,左右二房安放着第二次修祠各地裔孙奉祀的“特座、中配、侧配和长生禄位”牌位芳名,在神牌前安放着永定湖坑裔孙敬塑的“火德公石像”,檐前“双龙戏珠”的石香炉,香烟袅袅,神圣肃然。厅上空“惇叙堂”巨匾,字大神武;“祖德流芳、金玉满堂”长联刺绣,手工精巧。厅四周贺联、贺词、横屏、横联、灯笼、花灯等,类多遐目,甚为壮观。

谒罢祖堂,从侧门转入祠背,后土有一排围屋与前房相衡接,左右共有房间40间,供宗亲祭拜歇息。中间有土地祠、安放后土德龙神神位,供来人朝拜。宽阔空坪,花木争荣、馨香满祠,令人陶醉。

 

西吧啊(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