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先生—文同

家乡区县: 四川省盐亭县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梓州(今四川盐亭)人。皇祐元年(1049)进士,历任邛州(今四川邛崃)、汉州(今四川广汉)等州通判、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等。元丰二年(1078)奉调湖州(今属浙江)知州,次年正月病逝于赴任途中,世称“文湖州”。
文同是一位著名画家,是当时日益兴起的“文人画”风潮的代表。他好画水、石、松、竹,尤长于墨竹,主张画竹者头脑里要先形成一个完整、生动的竹的形象,然后挥笔图写,一气呵成,汉语成语中的“胸有成竹”一语便是苏轼对他这一绘画理论的概括。他创造了以浓墨画叶面,以淡墨画叶背的竹叶画法,在后世影响较大。其传世画作有《墨竹图》,现藏台湾台北市故宫博物院。文同是苏轼的从表兄,两人关系很亲密,经常一起讨论切磋诗文书画的技艺。在绘画方面,苏轼还是文同的学生。苏轼艺术理论上的一些重要见解,不少受到了来自文同绘画成就的启发。
文同的诗名虽远不及画名,但他的诗还是有独特造诣的。当时苏轼称他有“四绝:诗一、楚辞二、草书三、画四。”(《苏轼诗集》卷二六《书文与可墨画竹并叙》)诗歌的成就列在第一。虽然这属于“文”高于“艺”,诗文书法高于绘画的传统看法,但也确实反映出文同诗才不俗。在内容上,受梅尧臣等人的影响,文同有一些反映民生疾苦的古诗,但与他的绘画一样,其主要兴致在于抒写自我的情趣怀抱,描摹竹木花鸟、山水风光、田园景致,表现文人生活的闲情逸兴和人生感悟,与稍早的苏舜钦、梅尧臣那一代诗人相比,精神气质上更具宋代文人优雅闲适、脱洒超然的一面。在艺术上,文同擅长于以画家的眼光取景构图,一些不起眼的东西,经他随手拈来,便立即神采焕发,显得诗境浓郁、画意盎然。作为一位画家诗人,他的山水风景诗比一般诗人更加自觉地借鉴绘画的技法,追求诗句的画面感;比较多地选用色彩词,造成鲜明的色彩效果;比较注意描写的构图布局,突出景物之间高低、远近、大小等关系及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如“青烟一去抹远岸,白鸟飞来立乔木”(《墨君堂晚晴凭栏》),“断续溪云起,纵横野水流”(《东谷偶成》)等。此外他还喜欢在诗中以绘画的术语描写山水的特征,以绘画的境界比拟风景的美妙,如“高林秋木形容老,落日楼台彩绘明”(《房公湖》),“晚岫峰峦若画屏”(《闲居院上方晚景》)等。最引人注意的是把某种景象比作某人的名画,如“独坐水轩人不到,满林如挂《暝禽图》”(《晚雪湖上寄孺》)。《暝禽图》,是文同友人张景孺所藏画。“峰峦李成似,涧谷范宽能”(《长举》)。李成、范宽,北宋早期的两位著名山水画家,前者所画山水多寒寂空旷、清疏淡远;后者喜画大山密林、巨石深壑,气象雄伟。这种以画喻景为古代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描写手法。

半城繁华(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