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独特,长期以来便是洱海东岸连接周边地区的水陆交通集散地和集贸中心,其经济活跃、文化发达、民俗风情浓郁,是洱海区域白族本土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南北宽约20.4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全镇国土面积110.4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挖色村委会。镇内地形呈东北高,西南低走向。境内最高点为狮子山,海拔3320.3米,最低点为镇政府所在地挖色村,海拔1974.6米。
酸箐的雪梨、马梨,
人口折叠编辑本段
挖色镇总人口21340,其中,农业人口20304,占古城大城
古城大城
95%;非农人口1036,占5%;汉族170人,占0.8%;白族21128人,占99%;彝族20人,哈尼5人,傣族1人,苗族1人,僳僳族4人,回族2人,拉祜3人,纳西3人,藏族1人,满族1人,布依1人。
土壤结构及气候折叠编辑本段
土壤结构属砂壤团粒结构,冲积形成。适宜栽种水稻、玉米、蔬菜、及烤烟等。挖色镇属低纬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最热月平均气温19.5℃,最冷月平均气温8.5℃。年降雨量为1100毫米。主要特色产品有大葱、小葱、板栗等。现全镇有一个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全镇的农业生产指导其中有中级职称4人、助理职称17人、技术员1 人。镇内成立了烤烟生产协会、奶牛生产协会、香葱生产协会三个协会。挖色镇武装部
挖色镇人民武装部设专职武装部长1人,专职武装干事1人。党委、政府每年保障人民武装工作经费贰万元。挖色镇图片
挖色镇图片
配置办公室兼民兵营部一间,建成了青年民兵之家,设立了战备器材库,配备了指挥设备和器材。数年来,主要完成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民兵组织建设、民兵军事训练、民兵战备、民兵抢险救灾、兵役登记工作、征兵、预备役登记、国防教育、国防动员等工作。挖色镇现有民兵总人数为2279人,占总人口比例11%,其中基干民兵100人、占总人口的0.04%,100人中转业退伍军人40人,经过军事训练60人;普通民兵2194人,占总人口的10.3%,其中转业退伍军人146人,经过军事训练181人,连以上干部22人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