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是河北省第三大城市,河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中原地区经济第二增长极,河北省南部地区中心城市。因邯山至此而尽得名,地处河北省南端,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位于晋冀鲁豫四省要地和环渤海经济区腹心,辖5区、1市、14县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16.0626万人。
邯郸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8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之久,是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统一中国后,为天下三十六郡郡治之一;汉代与长安、洛阳、临淄、成都共享“五都盛名”;东汉末年,曹魏集团在邯郸南部邺城一带建都;北宋时期,邯郸东部的大名成为北宋都城汴梁的“陪都”。邯郸这一名称3100年沿用不改。战争时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开播,《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在邯郸创刊。
河北省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和市区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地处东经114°03'—40',北纬36°20'—44'之间,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辖4区、1市、14县,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63.5万人。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8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之久,是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统一中国后,为天下三十六郡郡治之一;汉代与长安、洛阳、临淄、成都共享“五都盛名”;东汉末年,曹魏集团在邯郸南部邺城一带建都;北宋时期,邯郸东部的大名成为北宋都城汴梁的“陪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八路军129师司令部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磁山文化、赵文化、女娲文化、北齐石窟文化、建安文化、广府太极文化、梦文化、磁州窑文化、成语典故文化、边区革命文化等十大文化脉系,内涵博大精深,风格丰富多彩。
邯郸区位交通条件优越。位于晋冀鲁豫四省要冲和中原经济区腹心,在四省交界区是唯一的特大城市,与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四个省会城市的距离均在200公里左右,与北京、天津等大都市的距离均在500公里以内。邯郸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为我国三大经济圈所环绕,东进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接,南下可与珠三角经济圈联系,北拓与环渤海经济圈近邻。邯郸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纵穿中国南北的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106国道、107国道与横贯祖国大陆东西的长治-邯郸-济南-青岛铁路、青兰高速公路和309国道交汇于邯郸,境内形成了“五纵五横”的干线公路网络,邯郸机场于2008年通航,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干线机场。在四省交界区域中,只有邯郸具备铁路交叉、国道交汇、高速纵横过境和航空港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条件。
邯郸产业经济基础雄厚。农业综合生产条件优越,是全国确定的小麦,棉花、玉米等5种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小麦、棉花常年产量达200万吨和8万吨,素有“北方粮仓”、“冀南棉海”之称,形成了鸡泽辣椒、临漳獭兔、馆陶蛋鸡、魏县鸭梨等10个特色产业之乡。邯郸境内已探明矿物资源多达40多种,其中煤炭和铁矿石储量分别达到40亿吨和4.8亿吨,被誉为现代“钢城”、“煤都”。邯郸工业门类较为齐全,为全国重要的冶金、电力、煤炭、建材、纺织、日用陶瓷、白色家电生产基地。邯郸商贸物流发达,形成了一大批轻纺、汽贸、建材、钢铁等流通企业,建成了一批辐射全国的大型批发市场。[1]
2区域划分
编辑
邯郸市现辖五区、一市、十四县。全市共有96个镇,118个乡,28个办事处,461个居委会,5252个行政村。
行政区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邮政编码 政府驻地
丛台区
28
47
056002 056004
联纺路街道
邯山区
32
40
056001
邯山街街道
复兴区
37
35
056003
铁西街道
邯郸高新区 23.5 17 056000 世纪大街街道
峰峰矿区
353
51
056200
临水镇
武安市
1806
75
056300
武安镇
邯郸县
522
42
056100
明珠街道
临漳县
744
59
056600
临漳镇
成安县
485
37
056700
成安镇
大名县
1052
86
056900
大名镇
涉县
1509
39
056400
涉城镇
磁县
1035
64
056500
磁州镇
肥乡县
496
31
057550
肥乡镇
永年县
898
86
057150
临洺关镇
邱县
448
20
057450
新马头镇
鸡泽县
337
25
057350
鸡泽镇
广平县
320
25
057650
广平镇
馆陶县
456
29
057750
馆陶镇
魏县
862
98
056800
魏城镇
曲周县
667
41
057250
曲周镇
[2]
3主要领导
编辑
市长:王会勇[3]
常务副市长:何江海
常委副市长:王进江
副市长:侯华梅、 武金良、宋仁堂,孟广军、艾文庆、张巍[4]
市长简历
王会勇,男,汉族,1960年3月生,河北巨鹿人,硕士,198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月参加工作。
1976.01—1987.09邢台县白塔村小学任教;
1978.09—1982.08河北农业大学农机系机制专业学习;
1982.08—1987.09邢台拖拉机厂总装车间技术员、车间副主任、主任;
1987.09—1989.06邢台市政府办公室综合科秘书;
1989.06—1992.03邢台市政府综合科、工交科正科级秘书;
1992.03—1997.05邢台市政府副秘书长;
1997.05—1998.06宁晋县委副书记、县长;
1998.06—1999.01宁晋县委书记、县长;
1999.01—2000.01宁晋县委书记;
2000.01—2004.04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副地厅级,其间2001.07—2002.06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理学硕士);
2004.04—2008.02廊坊市副市长、党组成员;
2008.02—2009.01廊坊市委常委、副市长;
2009.01—2010.06河北省政府副秘书长;
2010.06—2013.07河北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指挥长、援疆任巴音郭楞州委副书记;
2013.07—2014.11河北省政府常务副秘书长(正厅级);
2014.11—2014.12邯郸市委副书记;
2014.12—2015.01邯郸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15-01—邯郸市人民政府市长[3]
4直属部门
编辑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财政局 工业和信息化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公安局 科学技术局 监察局 纠风办 规划局 商务局 文化局 林业局 农业局 保密局 档案局 物价局 畜牧局 审计局 劳动就业局 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市经济研究中心) 信访局 水利局 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统计局 交通局 环境保护局 民政局 建设局 技术监督局 广电局 地方税务局 旅游局 司法局 国土资源局 地震局 优化办 气象局 卫生局 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工商行政管理局 公用事业局 市农民协会(农协) 安监局 政府事务局 教育局 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 粮食局 医保基金管理中心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邯郸市支会 行政服务中心 体育局 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扶贫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