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名人---殷步九

家乡区县: 盐城市阜宁县

在中国提出“微电脑排版”,提出并实现“所见即所得的直观排版系统”的第一人是谁?是珠海四通电脑排版系统开发公司的总经理殷步九!

殷步九,1947年出生在阜宁县施庄镇喻口村。小时候家境贫寒,常常是班主任掏钱买米供他在校读书。高中毕业,老父亲已经66岁了,从家庭考虑,殷步九应该担起侍奉老人、养家糊口的重担了,然而倾心向学的心愿未了,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参加高考,竟从东沟中学考上了清华大学。穷乡僻壤出了个状元,乡邻都很高兴,这家送一斤棉花,那家送几块钱,靠父老乡亲的帮助,他踏进了清华园;靠助学金,他读完了大学。

1970年,殷步九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阴差阳错地被分配到北京新华印刷厂。这是个很大的误会,而殷步九却由此获得了一个造就伟大发明的机遇。

活字印刷曾经在人类文明上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然而,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印刷行业仍沿袭千年老传统,显然是大大地落后了。“做当代毕升,把印刷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殷步九暗暗立下了誓言。

打那以后,殷步九成了有心人。在他的建议下,印刷厂与清华大学共同组建了“电子照排机”研究小组,1974年被国家列为重点研究项目。经过数年努力,七十年代末,终于研制出了最初的电子照排机。这台机体积巨大,造价昂贵,内存很小,从实用意义上说并不成功。然而,正是这项研究,奠定了中国计算机照排技术的基础,殷步九也从一个外行变成了计算机行家。

这以后,殷步九的研究劲头更足。1979年10月,新华印刷厂引进了一台英国蒙纳公司生产的照排机,这台洋机“挑食”厉害,仅仅适用外文排版,中文一分钟只能排20多个单字,比手工操作还慢十几倍。那段时间,殷步九翻译了大量英文资料,对这台洋机进行分析研究,很快掌握了蒙纳照排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提出了中文照排的系统方案。

为了把理论变成实际,殷步九着迷了,他把实验室当成家,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没有现在的技术和样板,一切都得靠自己摸索,还得不断从书本上,从别人那里学习新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1982年,殷步九终于在Z80单板机上实现了表格排版、版式设计语言和汉字压缩,翌年,殷步九的这项研究荣获文化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进行深入研究,尽快使电脑照排实用化,1984年殷步九谢绝了美国马里兰大学让其去研究讲学的邀请。这年12月,我国第一个真正实用的微电脑排版系统“微电脑HPB(文科)汉字排版系统”诞生了,它宣告了中国铅字排版印刷方式即将走上“穷余末路”。

隔壁小刘(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