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香,作为一种香料,历史非常的悠久。早在唐代,东莞便开始种植莞香,有规模有名气是在元代年间;明清时期,莞香闻名全国,是当时上贡的佳品。至今的故宫博物院中,还有关于我们东莞进贡莞香的历史记载。历来,莞香,与莞草,莞盐并称为东莞三大土特产。莞香树,也是唯一一种以东莞地名命名的树木。
一.【历史上的莞香】
1.美丽传说
大多数人对于莞香的认识,最初都来自一个在东莞流传数百年的传说。古时,东莞种植香树的人,等莞香树长大后,就把它连根挖出,洗晒成块状后出售。因为莞香全由少女们洗晒而出,女孩儿们心细且害羞,常将最好的香块偷藏怀中,以换脂粉。后来,人们便将香中极品唤作“女儿香”。
这一传说实在令人难忘,觉得莞香是一种能让人如醉如歌如诗的物件。
据史书记载,莞香树(又名白木香,土沉香)在唐朝已传入广东,宋朝普遍种植,因为主要集中于东莞地区,所以莞香树出产的香料又名莞香。早在400多年前的明代,广东就以香市、药市、花市和珠市形成著名的四大圩市,其中以买卖土沉香的香市最为兴旺。明代,广东每年的贡品都有莞香。
据说,香港的得名也与莞香有关。当时莞香不仅畅销国内,而且经加工后由人力挑到香港出售,并大量远销东南亚。运送莞香的船只大多数停泊在香港九龙的尖沙咀,再通过这里转运到国外。因为莞香堆放在码头,香飘万里,因此这个转运香料的港口,就被成为香港了。当然,香港得名由莞香而来,也是史学界普遍承认的香港得名由来说法之一。(东莞本地文史学家如杨保霖老先生就断然反对这种说法,认为子虚乌有。)
2.莞香的形成与种类
莞香树从香苗长到香树(直径20厘米,高3.5米左右)要经过七八年的时间,才能采香。
第一次凿采木香,称“开香门”,每年农历12月是凿采木香的季节,是在活树上凿取。采凿的木香依质地分为“白木香”、“镰头香”、“沉香”、“牙香”(又名女儿香)。凡初开香门的为“白木香”,是香中最低等;旧香口凿出来的香块叫“镰头香”,这种香较为广用,但木质花纹少无油质,价格比白木香高。“沉香”,这个名称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它来源于一些老香树的树头,有丰富的油质。把它大块大块地凿下来,再精心将无油质部分铲去,留下油质部分便为“沉香”。 “牙香”凿自多年开采的老香树,富有油质,香农精心地凿成一条条马牙形,如手指大小,其价格比“镰头香”高几倍,是莞香中之精品。
已凿取木香的树仍继续生长,一般几年凿取一次。莞香在古时代已价格不菲,据《广东新语。香说》中云:当莞香盛时,岁售逾数万金。即使在今天,中等的“白木香”,常见的“镰头香”每公斤也需20多元。“沉香”“牙香”(女儿香)则价值更高了。
莞香为什么又名牙香,女儿香,土沉香?因为莞香品种繁多,具体有多少种,各种文献反映不一。
据考证,莞香最少为4种,而最多为14种,但无论多少,其名均有出处,并可以“色”、“形”、“声”分门别类,民国时期,陈伯陶《东莞县志》卷十四指出:“鹧鸪斑,曰朱砂管,曰黄熟,曰黑格,以其色言也。曰马牙,曰马尾渗,曰窃凿,曰结根,以其形曰也。曰铁格,曰菱角壳,曰香角,以其声言也。”
3.进贡历史
长期以来,莞香一直被认为是流传于民间的俗品、并因其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而称颂于社会,虽无一文献反映其曾是清朝时作为地方政府向朝廷进贡的土产品之一,但从《贡摺》和《贡档》及《进单》所罗列的内容可以断定为是当时的朝廷贡品之一。这些珍贵的文字资料向世人昭然了其时广东地方官员向皇室进贡物品的全部详情。
1987年展览时,据清《贡摺》和《贡档》的记载看,东莞进香始于雍正六年,止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共记载了十批次。
据陈伯陶《东莞县志·卷九十四莞香篇》载:“彭志”记“闻前令时,承旨购异香,大索不获,至杖杀里役数人,一时艺香家,尽髡其树以去,尤物为祸亦不细矣,然则莞香至雍正初,一跌不振也,此酷令不知何名,深可痛疾。”若把这一段史料结合贡单中最早为雍正六年由广东巡抚鄂弥达进贡东莞香的记录相联系,当时为“承旨”购置异香而“至杖杀里役数人”的酷令虽不知名,但无论从雍正初的时间和所索异香的要求,以及敢于滥杀无辜的做法上,都不难看出应是为朝廷搜索贡香而来的官员。
我们从雍正六年九月十一日《贡单》第四款“朝珠”类中,有“东莞悠远香结朝珠”及第七款“陈设”类中记有“东莞天然香山”可知,至此,莞香已不是一段香料,而是经过加工形成既可散发香气又具有实用价值的朝珠,并作为工艺品进贡入宫,同样“东莞天然香山”虽不知其造型如何,但却可和“绿松石九如瓶”、“午瑞鹤顶瓶”、“宣德炉”一起作为朝廷摆设进贡,可见其艺术及观赏价值不菲。
4.极品沉香
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莞香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种香:沉香。
沉香,又名“沉水香”,“水沉香”,因为将它投入水中即沉入水底或悬浮水中而得名。古语写作“沈香”(沈,同沉)。古来常说的“沉檀龙麝”之“沉”,就是指沉香。沉香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难得,自古以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沉香并不是一种木材,它是由于香树干被真菌侵入寄生,在菌体内酶的作用下,使木薄壁细胞贮存的淀粉,产生一系列变化,最后形成香脂,经多年沉积而得。瑞香科沉香属的几种树木都能形成沉香。莞香就属于其中一种。
由于年数短的香树树脂腺不足,一般只有数十年以上的香树才可能形成沉香,而且从结香到成熟又需要很多年,所以上品天然沉香为无价之宝。就大多数沉香而言,其颜色越深,质地越密实,品质也越好。但这只是一般性的标准,由于沉香成因复杂,成香年数的长短、含油的多少、活树还是枯树等很多因素都直接影响香的质量,所以仅靠外观和物理指标都不足以作出鉴别,最好的办法还是熏燃之后靠鼻子和经验去判断。
沉香的香味变幻莫测自然天成,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它是少有的仍无法以人工合成进行复制的自然香。它的珍贵,它的神秘可想而知。
天然沉香的产量受限,现在多用人工栽培香树。常在成熟香树的树干上切开或钻出一些“伤口”,或是铺设一些真菌,一年或几年之后就会在伤口附近结出沉香,而且年头越长,香的质量越好。但即使是人工栽培,一般也要10年以上的香树才能结香。
大多数沉香木在常态下几乎闻不到香味,而在熏烧时则香气浓郁,能覆盖其它气味,而且留香时间甚长,是制造香精油和天然香水的高档香料。在一些阿拉伯国家,重要的典礼和聚会上,至今也还常常直接熏烧沉香。
沉香不仅香气典雅,还有通关开窍、畅通气脉、养生治病等神奇的功效,历来是一味重要的药材。至唐代,中医学对沉香“香窜冲动、性质辛、微温无毒,可降气纳肾、调中平肝”之药效有了深入的理解和应用。中医典籍的相关记述也甚多,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沉香片、沉香粉冲泡饮用,皆为传统的养生妙方。
质地坚硬、油脂饱满的沉香还是上等的雕刻材料。沉香雕品古朴浑厚,深沉润泽,别具风韵。沉香不易雕琢,所以好的沉香木雕极为珍贵。
汉代,随着道教、佛教在神州大地日渐兴盛,人们对这类在香木心材上长成的黑褐色树脂聚合物予以神秘化,或时常在皇宫、寺庙、宅第的烟炉点燃,或制成辟邪物随身佩带。在佛教中,沉香的地位也很高。沉香是“浴佛”的主要香料之一,沉香木雕刻的念珠、佛像等是珍贵的佛具,沉香制作的熏香不仅用于礼佛,还是参禅打坐的上等香品。
沉香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品类:奇楠香。奇楠香的成因与普通沉香基本相同,但两者的性状特征又有很多差异,所以习惯上让它单成一类,且列为沉香中的上品。
奇楠香不如沉香密实,上等沉香入水则沉,而很多上等奇楠却是半沉半浮;沉香大都质地坚硬,而奇楠则较为柔软,有黏韧性,削下的碎片甚至能团成香珠;在显微镜下可发现,沉香中的油脂腺聚在一起,而棋楠的油脂腺则是历历分明。奇楠香的油脂含量一般高于沉香,香气也更为甘甜,浓郁。
多数沉香不点燃时几乎没有香味,而奇楠不同,不燃时也能散发出清凉香甜的气息;在熏烧时,沉香的香味很稳定,而奇楠的头香、本香和尾香却会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而且,奇楠香的产量比沉香更少。由于这种种原因,使得奇楠香尤其珍贵。在宋代的时候,占城(今越南境内)奇楠就已经是“一片万金”了。
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一带是沉香的产地之一,以出产莞香树的沉香为主,已经很少了。而以莞香出名的东莞,由于天灾人祸,野生的莞香树已经十分少见。这的确是让人遗憾的事情。现在东南亚一些国家成为了世界香料的主要集散地。
但市场上能看到的货都一般,如有熟人介绍,取得香铺老板的信任,才能一窥顶上、甲级等上等货色。至于极品、特级等最高级别的香,一般是深藏闺中人未识,能亲眼一睹是极大的幸运。而上等香的采购过程也很独特,先由客人闻香,然后取一纸自报价格。如果你的报价高得离谱,会被业内人士看不起,报得过低,也有辱主人,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不敢下单子的。(绝品黄棋楠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超过黄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