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父老乡亲

家乡区县: 江苏省兴化市

我的那个村庄,是我们市最大的自然村。村里人大多姓顾,有“顾半庄”之说。

小时候,我们村有小学、初中、高中,特别热闹。我上初中时,高中撤了。从那时起,开始离家,以后工作、下岗、漂泊……故乡,渐行渐远了。然而,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却永远让我难忘。

记得小时候,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我家也分了几亩地。我父母是教师,不太擅长农活。每到插秧时节,总有邻居主动送秧苗来。有一年,邻居高福海一家在田里将秧苗一把把拔好,扎好,送到船上,给我家第二天栽插,忙到很晚才收工。想不到,他家弟弟前几天听说我家缺秧苗,就在同一天,也不辞劳苦地为我家准备好了一船秧苗。

人家为缺秧苗焦愁,而我家一份田却收到了两份秧苗。当时心里百味杂陈,既激动又愧疚。两份秧苗,却只能用一份,辜负了其中一家的辛劳。

插秧时,收工早的邻居到我家田里帮上一把,也是常有的事。

我有个叫赵银彪的同乡考入兴化中学时,我在乡下上高中。那时,兴化中学在市区。星期六,我到县城买学习资料,然后就在他那里过上一宿。他买到好资料,经常给我留一份,然后,写信让我去拿,现在我家里还有不少他的书。这样的交往一直持续到他考上大学,离开兴化。

赵银彪离开兴化后,一个叫纪开俊的老乡在兴化上电大。他在外面租了一间房子,见我到兴化没有地方住,就把我领到他宿舍,并配了一把钥匙给我,以便我进出自如。以后到兴化,我又有家了。我们经常在一起吃饭聊天。后来,我进兴化一家公司上班,开始拿工资了。我对他说:“我现在拿工资了,以后吃饭什么的,你就不要花钱了,一切我来。”他一愣,说:“行。”接着说,“如果那样,下次你就不要再来了。”

一刹那间,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浮浅,这份浓浓的乡情与金钱无关。

现在,我虽然离开了家乡,但对家乡父老的那一份情感,一直埋在心中。

刚离家的那些年,我每年都坚持在春节前回家一趟,请村里的孤寡老人吃年夜饭。菜,虽不丰盛,但他们心里感到很温暖。以后实在没有时间了,也就没有坚持。我想不到,这一点小小的付出,老人们却一直记在心上。有一次,我晚上回村,我们村只有村口有路灯,村里没有灯。我在村口遇到一熟人,在村口路边聊了几句后,才进村。我进村刚走没几步,忽然后面闪起一道雪亮的手电筒的光。我回头一看,两个老人走过来。原来,他们晚饭后,在村口散步,见我刚回村,怕我路上不好走,凑钱买了手电筒给我照明。

那亮光不但照亮了我脚下的路,也照进了我心里。后来每当想起那一幕,我就感动,多好的父老乡亲啊!

每当我回老家时,总有乡亲们拉着我的手问寒问暖,一个劲地夸我:“有出息,不忘本,对家乡人太好了。”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父老乡亲们一句句问候的话语,一张张笑脸,是给我的丰厚馈赠。他们传递了温暖,传递了热情,也传递了力量,给了我在外面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每次回家,儿时的伙伴总会陆续找上门来聚上一聚。酒酣耳热之际,许多尘封已久的往事一件件勾起,一种久违的温馨涌上心头,久久不散,那份乡情如长流不息的绵绵细水。

离家这些年,每年春节前,我都会接到老家朋友的电话,问我回不回家过春节,如果不回家,就帮我把我老家大门上的对联、花边贴好。在老家朋友们的眼中,你走得再远,也永远是小时候和他们一起玩过、笑过、闹过的儿时伙伴。

我家乡的那方水土不但每年无私地奉上丰盛的硕果,还养育了善良、朴实的父老乡亲。

最使我难忘的是2012年夏天,我请假回家照顾病危的姑母。

那些日子,乡亲们不让我在家里开伙,今天你请,明天他请,轮流到他们家中吃饭。晚上,邻居们早早到我家,陪我聊天;安慰我病危的姑母,帮她洗澡、洗衣服;看到我姑母情况不好时,帮着找医生、拿药;处理丧事时,他们帮着联系灵车、看坟地。有些事情,我没有想到,他们都悄悄地替我办妥了。善良的父老乡亲,我只为他们做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他们却捧出整个心来回报。

我忘不了故乡,更忘不了故乡的父老乡亲。

Alex黄(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