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历史悠久,早在虞舜时代,因有易水而得名,商代时有易氏部落,在此居住;西周时周武王召公于燕,易县地始属燕国。燕昭王在此建燕下都,高筑黄金台招贤纳士,演绎了一处"千金市骏骨"的传奇佳话,秦代为易州,属上谷郡。隋开皇元年,在北易水北岸设置易州,隋开皇16年置易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五代至宋,易州先后属后堂、后晋、后周,期一度归辽金。清雍正八年升为直隶州,民国初降为县,1937年日军侵入,1937年9月县城陷陷落,建立易县为政府。1938年1月在独乐建立易、满、徐县政府,7月在亚古县建立易县县佐公署,1939年1月建立易县抗日民主政府,1940年分设易县、龙华二县。1944年建立定易涞县政府。1945年,全境解放,人民政府进驻县城。新中国建立后,属河北保定地区管辖。易县辖七镇二十个乡,469个行政村,总人口57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电影狼牙山五状士记录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易县的真实故事还有日本名将之花凋谢的地方黄土岭战役。北淇村血井惨案等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