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平宗师

家乡区县: 保定市顺平县

孙福全(1860年-1933年),字禄堂,晚号涵斋。河北省完县(顺平县旧称)东任家疃村(今属望都县)人。孙禄堂是形意、太极、八卦名家,孙氏太极拳创始人,以武技闻名,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称号。他所创立的孙氏太极拳是五大太极拳流派之一,被收入国家太极拳竞赛套路,以动作虚实分明,舒展圆活,敏捷自然为特点,世界范围内练习者众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孙禄堂生平年表

——1860年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十五子时)出生在河北省完县东任家疃村。

——1867年,其父亲去世,为免遭欺辱拜当地吴姓师傅开始练习武术,学习六十四手、童子功、铁膝功等少林武术。

——1872年,拜形意名家李奎垣学习形意拳。

——1875年,到深县马庄,由李奎垣介绍,随师祖郭云深继续深造。

——1881年,访问形意拳名家宋世荣,讨论内经功、炼神还虚之法及内外家之别。与郭云深研究形意拳理论,得到形意拳三步功夫、三层道理、三种练法的结论。

——1882年,承郭云深命,至北京白西园门下学习《易经》,经白西园介绍在程廷华先生门下学习八卦拳。

——1883年,代替程廷华与人比武获胜,程廷华传授点穴、轻功、八卦剑、七星杆等八卦掌绝技。

——1885年,南下十一省游历,在蜀中与高僧学习易理、峨眉气功。在武当研究道学、道家丹功,以及其他诸多境遇。

——1888年,在保定茶馆遭受伏击,与二十多人搏斗,得胜。同年,在完县蒲阳河畔(今顺平境内)创办蒲阳拳社。

——1898年,郭云深在去世前,把一生习武心的写成《解说形意拳经》一书,交与孙禄堂。

——1899年,在定兴县收孙振川、孙振岱为徒。

——1900年,庚子之乱,入京城探望程廷华,程已牺牲。

——1907年,与师弟李文彪北上奉天(今沈阳),战胜地痞“盖三省”扬名东北。

——1908年,与俄国人彼得洛夫(欧洲格斗冠军)公开比武获胜。

——1909年,霍元甲南下上海挑战英国拳家奥皮音,邀孙禄堂同往。霍元甲获胜。(孙并未同往,仅预言奥必不敢应战,事果如此,霍深感孙之料事如神)

——1910年,在北京东城干面胡同、宣武门内和天津各设三家武馆,传授武术。期间陈可法、靳云亭等带艺投与门下。

——1912年,前往青岛,收剑术家潘赞化于门下。参加“世界大力士格斗大赛”,以全胜战绩荣获总冠军,震动世界。同年于北京法政学校教授武术,与京津名家共同商议形意、八卦、太极、通臂四门合一。

——1914年,结识武氏太极拳传人郝为真先生,学习太极拳。

——1915年,著述《形意拳学》出版发行。这是中国武术史上第一部理论系统、论述详尽、留影存形的武学著作。

——1916年,会同杨少侯、杨澄甫、纪子修、刘恩绶、刘彩臣、张忠元、佟瑞浦、吴鉴泉、姜登撰、兴石如、许禹生等等开办北京体育讲习所。孙禄堂于教学时将易理、儒释道三家之学与武术理论结合,深受师生欢迎。孙禄堂著《八卦拳学》出版。

——1918年,融汇形意、八卦、太极三家拳术,创立孙氏太极拳。名士刘春霖、陈保全、徐数铮投拜门下。

——1919年,出人总统府承宣官兼任武术教官。著《太极拳学》出版。

——1920年,有人称日本大正天皇钦命大武士、全日本柔术冠军板垣一雄前来中国向孙禄堂挑战,孙禄堂获胜。但日本从未有所谓天皇钦命大武士一称,同样也未有全国级别的柔术比赛。

——1923年,孙禄堂著《拳意述真》出版,北京著名拳家“神鹞子”陈魁、“京西刘”刘振邦等投与门下。

——1924年,辞去官职前往山西指导国术。收高道天、海桂圆、李敦素、朱国贞、龚剑堂、杨世垣等弟子。

——1925年,孙禄堂著《八卦剑学》出版。

——1928年,江苏省国术馆在镇江成立,馆长钮永鉴聘请孙禄堂,担任副馆长兼教务长。自此孙禄堂往来于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地传授武术。

——1930年,浙江水患,上海各界发起募捐,孙禄堂带弟子与学生到上海参加义演。孙禄堂以七十岁高龄亲自登场表演形意杂式锤,成为义演中最感人的节目。举办单位授予金奖杯“龙马精神”一尊、八棱金表一枚。

——1931年,摒弃旧俗在镇江武馆开设了女子武术班招生六十人。另登报招收弟子,报名者多达三百余人,孙禄堂从中择出三人。同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难当头,因此中断教学,辞去国术馆职务,返回北京。

——1932 年,发表《论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一文。

——1933年,返回家乡成立了蒲阳国术研究社,收闭门弟子十八人,后被誉为完县十八侠。同年,于12月16日(农历十月廿九日卯时)逝世,享年73岁。

孙禄堂轶事

孙录堂晚年隐居乡间,预言自己去逝之日,不食者两旬(应类似修道人之静坐闭关之禁食),每日练拳书字无间,临终时,面朝东南背靠西北,端坐椅上,嘱家人勿哀哭并曰:“吾视死生如游戏耳。”于1933年清晨六时五分含笑而逝;当世震惊,《申报》《民国日报》《大公报》《益世报》《世界日报》等重要报刊均作报道并给孙之一生高度评价;南京、上海、杭州、北平、天津各武术团体纷纷举行公祭追悼。孙录堂虽名满天下,一生淡泊,不阿权贵,遇同道罔不谦逊,如无所能者;一生好扶危济灾,救乡民于水火;如1919年,完县一带大旱,孙倾其家资散钱于乡农,不取本息;而他周济武林同道之事更不胜枚举,时人评论:“忠肝义胆,非常人可比。”

1929年,陈微明同时邀请孙禄堂、杨少侯、杨澄甫三人同聚,欲讨教太极推手之妙,杨少侯论以推手时推断莫分,触之即放;杨澄甫则论太极之劲似棉裹铁,其要并非四肢的一紧一松,而是在腰,并与陈搭手演示;杨少侯见孙禄堂不讲话,开玩笑说:“孙兄是否怕我等得其真诀?”孙禄堂笑应:“哪有真诀?只听先达常说若得内劲之妙,可感而遂通,至此则无诀窍而言。”言罢,三人依次搭手相试,杨少侯、杨澄甫皆来不及应,被孙禄堂震得飘然而出,落地仍有旋转之势,杨少侯、杨澄甫、陈微明当场皆深服,杨澄甫更称道,孙禄堂之内劲非棉里裹铁而是棉里裹电!

杨帅(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