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金银彩绣是在真丝质地的面料上用各色彩线绣制、金线和银线盘绣而成的汉族民间手工艺品之一,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有的民间风格、丰富的形象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彩绣,顾名思义就是运用金银线作为基材,辅以各种色线,在真丝质地上绣制的作品。那它表现的主题,主要是民间喜闻乐见的龙、凤、麒麟、福禄寿等吉祥图案, 还吸收了敦煌壁画中藻井及戏剧补子图案,结合宁波刺绣盘金、盘银的传统针法,创造了独具匠心的地方风格,制做的戏剧服装也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称赞。
金银彩绣的主要绣制特征,在于充分运用“盘金”、“填金”、“包金”以及 “隐花”和“胖绣”等绣法。2010年4月,浙江省著品绣品专家评审后认为,金银彩绣“很有特色”。这一绣法,不追求画面的写实和栩栩如生,而是在整体上追求华丽、厚重和装饰感,局部和细节上讲求排线、线块结合的针法。绣制题材以民间吉祥题材中的京班体、佛道神仙、吉祥神话故事传说以及珍禽异兽祥瑞的图案为主,底色也多以厚重的暗红、深蓝、黑色等,显衬金银彩线的光泽,因此具有强烈的装饰性。这一绣法广泛应用于服饰、帽饰、室内陈设、古代会器、戏曲服饰、宗教仪式、民间演艺和庆典等方面。
金银彩绣的主要面料以缎为主,轻而薄的绢类织物也可以用。其主要辅料,以布料、棉花和纱布等,用作胖绣的垫料,隐在丝线内。绣制中,彩色丝线和金银绣均有粗细,但金银线密密地“钉”、“包”在彩线绣表面,不直接用于刺绣。
绣制的工具主要为花绷。中小型的花绷为圆形竹圈。使用旱,二圈夹紧,一人操作。大型作品则用四方形木棚,可以收放尺寸,容二人以上操作。绣制完成以后的绣品,须背部“上桨”,才不易走形。
与打铁、造房子相比,金银彩绣是细活,全凭眼功、手功和心功。因此,它的传承在中国历来是家庭母女与姐妹间传承。当然,在宫廷、官方或民间作场,则有师徒传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