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增城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永义创作的长6米、高1.2米的国画长卷《增江春晖图》,历时3个多月的时间创作完成,将于2014年4月与广大市民见面。《增江春晖图》以增江为主线,描绘了增江河两岸的秀丽春色。当王永义展开《增江春晖图》时,围观者纷纷为之惊叹,“这里是蕉石岭,这里是增城大桥……我家就在这个位置。”面对着一群不懂画的人,王永义很有耐心地讲解画中的每一处景点和绘画意图。
2000年,时年36岁的王永义从山东远道而来,结缘增城主要源于他对岭南风光的无限向往和增城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的独特魅力。2005年入籍增城以来,王永义就有召集增城多名画家一起创作“百米增江长卷”的计划,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付诸行动。直到2013年10月,王永义举办了“荔乡之恋”个人画展广受好评,尤其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赞赏,他们建议王永义描绘美丽的增江,王永义便与他们分享了当年“百米增江长卷”的构思与计划。在此鼓励下,王永义便有了创作《增江春晖图》的念头。
徙步选景挑战岭南画风编辑本段回目录
为了构思作品,王永义动笔之前,几乎每天到增江两岸选景写生,努力寻找各个景点的最佳关联点。在王永义看来,增江两岸的景色都十分迷人,如果每个景点都画得差不多,则没有了层次感和审美秩序,更突出不了中心主题。为此,他不得不沿着增江河两岸徙步观察每个景点独特之处,从中找出“主与次”、“远或近”等构图原理。从2014年元月正式动笔开始,仅用了3个多月,从雁塔、西山塔、东门桥、蕉石岭、增城大桥一直到白湖渡口、飞榕塔等增城两岸的景致均被揽入画中。
王永义介绍,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技术问题,但均已逐一攻克。例如,在他老家东北一年四季分明,而南方的季节却四季如春,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出南方的绿韵,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挑战。作为北派画家,王永义的画风明显存在浓墨重彩的味道,为了迎合岭南手法细腻、色彩偏绿的绘画特点,他巧妙地把泼彩、泼墨的技法运用到《增江春晖图》的创作当中,然后再精雕细琢地完成由局部到整体的勾勒、染色等工序。
召集画家完成百米长卷编辑本段回目录
按照王永义的“百米增江长卷”构思,以增江河为轴线,将整个增城的旧城区、新城区、名胜古迹及自然风光描绘下来,形成一幅名副其实的增江全景图,而《增江春晖图》只能算是“百米增江长卷”的一角。“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我希望有更多的画家参与其中,将整个增城画下来。”王永义表示,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使他进一步认识增城、了解增城、反映增城,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美术功底和努力把增城近十几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现出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