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燕楼乡

家乡区县: 贵阳市观山湖区

燕楼乡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西南部,距花溪23公里。东与青岩镇相邻,南与马铃乡接壤,西与平坝县交界,北与党武乡相连,东西长约13公里,南北宽为5公里, 全乡辖9个行政村,燕楼、谷蒙、槐舟、思惹、坝楼、旧盘、新井、嘎多、摆古,共计80个村民组,52个自然村寨。总人口约为12977人,其中农业人口12716人,占总人口的98%,少数民族主要以苗族为主,约占总人口的27%,人口密度227人/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5公顷,其中:田278公顷,土537公顷。

燕楼乡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西南部,距花溪14公里,燕楼乡是以山区、半山区地形为主的农业乡,地势西高燕楼乡
燕楼乡
东低,呈狭长形。全乡国土面积57平方公里(85500亩),其中耕地面积10110亩,占总用地11.82%,人均0.75亩/人,耕地中:田4155亩,人均0.31亩,旱地5955亩,人均0.44亩;森林面积2110.98公顷,森林覆盖率32.33%。

根据乡情,要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挖掘土地潜力。经济发展目标是合理调整各产业结构,协调经济、社会、自然生态效益。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商品经济,完善农村商品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出量。走高产、高效、优质农业之路,创较高经济效益。

农业 折叠

该乡稳步增加粮食产量,抓好辣椒、大蒜、茶叶、板栗等经济作物的生产,推出牛羊、猪、家禽等副食品的发展,做到全面发展,面向需求,面向市场。

全乡以山区、半山区地形为主的农业乡,现有耕地10239亩,人均占有耕地0.8亩,全乡地形呈狭长形状,地处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形呈西高东低状,东部多属黄土山地,土地较肥沃,西部多属石灰山地,渗透力极强。平均气温14℃,年降雨量为1178.3毫米左右,无霜期280天左右,适宜作物的生长。

全乡有稻田4080亩,土6159亩,土质以黄壤和沙壤为主,有森林面积17762亩(主要是用材林),有宜牧地5000亩,有宜林荒山1600亩,森林覆盖率20.2%。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等,经济作物有辣椒、油菜籽、大蒜。2003年粮食总产量为3831吨,其中:稻谷1796吨,玉米1260吨,小麦306吨,其他469吨,油菜籽150吨,蔬菜总产量4500吨。

矿产 折叠

矿产资源主要有:境内主要有煤炭、方解石,煤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坝楼、思惹、嘎多、摆古,是燕楼乡主要矿产资源。

燕楼乡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一个重点的发展目标(即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突出煤矿安全生产为重点),在发展上实行长短结合,全面推进全乡社会经济事业的全面发展。2008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9780万元,比上年增长13.5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97万元,占任务数的103.55%,同比增长24.93%。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80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0.64%。完成本级财政收入91万元。

矿产资源丰富。燕楼乡是花溪区的重点产煤乡镇之一,煤炭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是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乡党委、政府提出"严格管理、热情服务"的原则,在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推行环保达标制度,强化煤炭行业的规范管理,提升煤炭行业安全管理的能力,继续推行示范矿井的建设,积极为企业搞好协调服务,促进煤炭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现乡境内有煤矿企业8个,其中年设计能力9万吨6个,15万吨2个,均实现机械化开采。有砂石厂1个,年设计能力7.5万吨。

养殖业 折叠

产业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自2003年以来,燕楼乡紧紧抓住养殖业这一主线,按照"政府统筹、龙头带动、整村推进、适度规模、农户自愿、科学饲养、务求实效"的原则,采取"公司 企业 农户"的方式依托信用社的小额农贷重点发展生态畜牧业,按照乡人代会和《燕楼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大力发展养鸡、养兔,巩固发展养猪,适度发展养牛"的目标,建成5个养殖小区,其中:养兔小区2个,养鸡小区1个,养猪小区1个,肉牛养殖小区1个。年出栏生猪2.5万头,优质肉鸡10万羽,优质肉兔5万余只,年产鸡蛋75万枚。新建蔬菜大棚150个,以种植台湾蔬菜和水果为主,如苦瓜、香瓜、西红柿、水果玉米等,有力地推动了燕楼乡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配套防疫室、管理室等,小区的功能为培养养殖致富能手和技术过硬的养殖户,以工业化的理念组织畜禽养殖生产,实现畜牧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养殖模式。充分发挥基地作用,辐射全乡,使之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旅游业 折叠

旅游资源有待开发。目前可供开发旅游项目5个:苗族刺锈、公牛屯古堡(营盘)、摆念大硐风景区、老伯硐风景区、金山大坝田园风光。

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步枯竭,煤炭行业也逐步萎缩,为了寻求替代产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促进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按照花溪区"生态立区、旅游兴区、工业强区"的发展定位,乡党委、政府紧紧依托生态、旅游、文化三大特色资源,结合本乡实际,在适度发展煤炭行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通过"公司 企业 农户"的模式,扩大规模,促进农户增收,并逐步推进科研、培训基地建设,大力招商引资,促进其配套产业的形成,以加快其产业化进程,积极探索以农业观光 民族文化 地方特色风味食品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以促进三产的繁荣。

舞霸者(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