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搜到了玉皇庙的资料,是非常的高兴。小时候常常听父亲说起这个庙的故事,但这个庙早已经在文革中被破坏,是多么的遗憾。
不知道是什么成就了一座庙宇的鼎盛,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一座庙宇的衰败…… ——题记
似乎,比年少时更需要一座庙了。那座庙在心里,那座庙也在现实中。
心里的那座庙已经很遥远了,起码有四十年,或五十年,甚至年岁更远。即便是离今天十分的遥远,好像依然清晰地在记忆里显现。虽然我的记忆没有什么纵深,仅仅是一些很瞬间的片断,但那些片断能够闪烁出火焰,也就感觉到了温暖。本来,寺庙里的佛就好比光,光能破除黑暗,能给予人类以温暖。在心里留住庙宇也完全为了找寻一个重要的“道”。道像行云流水,处处逍遥自在。被功名富贵、五欲六尘束缚了,通过心中的庙宇获得一点闲情逸致,人生也就自然了很多,温暖了很多。
▲如以上这般栩栩如生的塑像,在当年齐河县的玉皇庙里同样有很多,只可惜它们都被淹没在了历史的烟尘里,唯有“废墟”二字方能释疑它们曾经的存在。
现实中的那座庙,早已成了废墟。虽然那里有新盖起来的红砝瓦房,有新植下的绿树无数,但感觉中那些“新”了的东西依然还是废墟。因为它们的生命没有纵深,更没有历史,有的只是以“新”的姿态对人们诉说新的好处。新总是在与旧的对比中显现出来,而那原本的旧从某个视角去感受却依然是新,它们的遁去只不过是一种无奈而已。因此,通过替代显现出来了的“新”,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成为“旧”,成为废墟。
这,就是曾经辉煌无比过的玉皇庙。50年前,我在玉皇庙里读小学,读初中;37年前,又回到玉皇庙当老师,教一帮乡村孩子。当时,对孩子们有感情,对玉皇庙也有感情。孩子们天真烂漫,玉皇庙却不是一座庙了,庙房早已被红砖瓦房所替代。
玉皇庙座落于齐河县焦庙镇西部赵牛河畔杜庄村的东头。庙的东侧是一个叫老王庄的村子。围绕着玉皇庙有很多村子,每一个村子的历史似乎都与这座庙宇有关,比如吕庄,比如苇叶,比如宋坊、流水河、三合庄、三王庄、解庄、张庄、常庄……虽然各个村子的名字与玉皇庙没有直接关联,但村人们的日常行为和风俗习惯,却与玉皇庙有着诸多融合。
小时候,曾目睹过父亲与路人的一番搭讪。夏日午后,父亲带着我在自家开荒地里种植旱烟。日头明晃晃挂在天上,火一般直射下来,挑水种烟自然汗流浃背,这时一路人正好从地边小道上经过。父亲抬头,见路人同样汗流浃背,便伸开脖子喊了一声:“歇着吧?去家里喝点水?”路人闻声,双手抱拳冲父亲摆摆说:“谢了,还得赶路,今年旱烟行情一准儿很好。”父亲又说:“托你的福,但愿能卖个好价钱。”
路人走远了,父亲继续忙活着种烟。我不解,问:“你和人家根本都不认识,怎么还让人家歇着,还让人家去家里喝水?这不是闲搭吗!”父亲笑笑说:“这你就不懂了,还在玉皇庙上念书哩,这书也是瞎念!”父亲告诉我,玉皇庙周围十几个村子,因经常受庙里的法事和道场的影响,许多人都尊崇仁义礼教,见了生人打个招呼,问声平安,是再简单不过的事,虽然这样的问候可能起不到什么作用,但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世间的温暖得到了传递。父亲还告诉我,正是这种影响的扩散,在我们那一带见了生人会喊“二哥”,不喊“大哥”,因孔子的“有道则入世,无道则出世”更受尊崇,所以孔子本是“老二”,谁又敢超越去称“老大”呢?
“你注意一下,是不是咱们这些村子里的人大都是这样啊?”父亲说。
之后,还真在其他村子里看到过类似于父亲与路人搭讪的情景。但过后,心里也禁不住会嘀咕:庙法里事和道场影响得大家多礼仪,可那些有悖于礼仪的事不也经常发生吗?
我十二岁那年夏天的一个傍晚,与村人们围坐在前街大湾边的老柳树下纳凉。有老人在啦呱,有年轻人在游泳,也孩子在跑闹。这时候,一头毛驴沿着村街由东往西走来。那年月很少能见到马,但用来干农活的驴却很多,有体型较小的新疆驴,有体格高大的德州驴,也有四肢结实的华北驴。许是因为驴多的原因,有些人走亲戚或出门做事喜欢骑驴。但骑驴有讲究,进了村子要下来牵着走,年轻人更是如此。如果哪位骑着驴在村街上遇人不下来,必要招骂,那天傍晚便是如此。毛驴上骑着一三十几岁的妇人,牵驴走着的想必是妇人的男人,手紧攥缰绳,身子贴在驴脖子那儿,卖力地跟着毛驴往前走。到了我们纳凉的湾边儿,很自然引来人们的目光,于是啦呱老人住了嘴,游泳者屏住了气,唯有孩子们依然吱吱喳喳闹不停。毛驴走过我们面前时,那妇人依然目不斜视地看着前方,牵驴汉子同样专注地迈动着脚步。我一个远房哥哥刚刚从湾里游泳上来,见状突然就对着伙伴喊了一声:“秋生,玉皇庙周围咋也会有驴屌朝上哩?”想必那妇人听到了喊声,慌慌扶着汉子的肩膀从毛驴上跳下来,但依然引来人们的一阵哄笑。
也许,玉皇庙是跟随庸常日月写进了我的心里。当年在玉皇庙读小学、读初中,望着大殿里一根根圆圆粗粗的柱子,望着院子里一棵棵高大的古柏唐槐,望着泥巴塑起来的玉皇大帝,再想想父辈们说过的话,“神圣”二字便就油然而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