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传说——关于宜宾大观楼

家乡区县: 宜宾市翠屏区

 2013年 5 月,大观楼升级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对于这个“国保级”称谓,大观楼当之无愧。一如天安门是北京的名片,兵马俑是西安的标志,若要谈及宜宾的文化标志,非大观楼莫属。毫不夸张地说,从古至今,大观楼一直是宜宾人生活中的主角: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坐标,更是因为它承载着宜宾的文化,见证着戎州历史,经历了 4 个世纪的风雨洗礼。
在宜宾人的心中,大观楼除了地理方面的坐标作用,还有“护城”的功能。在老一辈的故事里,因为有了大观楼,宜宾躲过了不少劫难。
 也许是宜宾人天性乐观。记得2012年宜宾发大水,宜宾人非但不害怕,甚至相约凌晨去看洪峰拍照……今年4月25日,宜宾突然发生里氏4.8级地震,不少网友甚至调侃起了大观楼:“宜宾是块宝地,大观楼坐镇、黑白塔护旁、三江围绕。各大灾害宜宾都幸免于难。”网友“外来的老宜宾”说:“听我们上一代的老年人说,大观楼地下有阴河,阴河中,用铁链锁着龙。”
 在老人们的传说中,在很久很久以前,宜宾大水不断,知府祭天请众神却始终无效。后来一个道士路过宜宾时告诉当地居民,这里有一只火龙作怪,当它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就想要“凉快”一下,就会涨水淹宜宾,这才导致宜宾频发水灾。众人恍然大悟,于是请道士登台施法,道士施法之时,如今大观楼所在的位置出现隐约的火光让众人惊恐不已。最后,道士先是施法封住火龙,再按照当时的风水八卦,设计了一座宝楼永镇火龙。
老人们说,说来也怪,“大观楼”修好之后,宜宾再也没有出现过水灾。“宝楼镇龙”的故事,虽然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但也表达了市民对大观楼感情的寄托。
 历史
 登高望远的谯楼
 中国有五个大观楼,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宜宾大观楼和昆明滇池边的大观楼。宜宾大观楼原名“谯楼”,地处宜宾市中心的西街口,建于明代(一说是唐代韦皋所建)。后大观楼毁于兵火,于乾隆乙酉年(1765年)重建。而所谓“谯楼”,就是古代城门上建造的用以登高望远的楼。
宜宾的“东街”、“西街”两条主干道正是以大观楼作为分界。毫不夸张地说,大观楼就是宜宾的一座地标性建筑。有关“大观楼”一名的由来则有这样一个说法:当时宜宾城区很小,高楼并不多。除了水东楼、鼓楼街的鼓楼,大观楼是整个宜宾最高的。站在楼上,可观三江汇流,一览整个宜宾城区。
现代无可替代的商业中心
 几年前,大观楼内部还设有商场,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遛弯去处之一。不过,据市民陈先生回忆,大观楼下面的铁门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一直都是开着的,那个时候下面还有人卖东西。晚上相当热闹,就跟现在的东街夜市一样。“我小时候和几个人下去过,那时候小,可以趴着过铁门,里面宽得很,但我们因为害怕所以不敢往里走。”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大观楼也记载了宜宾商业的气象万千。据了解,在1994年以前,宜宾核心商圈基本主要分布在大观楼附近的老城区商圈,以宜宾百货大楼为代表。“老城区商圈”就是以大观楼为中心,东街、南街、西街-马掌街、北大街、中山街、人民路等几条街道为主干的商业街区。
尽管如今宜宾商业不再仅仅集中于老城区,江北、南岸都出现了商业项目的“井喷”现象,但要宜宾人说目前已经成熟的商圈,仍然是人们已经养成了固有消费习惯的大观楼商圈,大观楼附近的商铺永远是最为抢手的。

沪宁杭的秘密(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