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东莞,以“四大创建”为抓手,规划投入1260亿元推进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创建工作,成为对《意见》的切实贯彻。 “四大创建”将陆续接受国家验收
2014年底,东莞召开10年来最高规格城镇化工作会议,确立建设“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的城市定位。从举世闻名的“制造之城”,到现代生态都市,定位的转变折射出的是一个城市发展道路的升级,那就是走生态化、绿色化的发展道路。
事实上,伴随着中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近年来,东莞围绕“治水、治气、减排、增绿”的八字方针,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城市,以创建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记者获悉,东莞规划投入1260亿元推进“四大创建”,其中创建国家生态市380亿元、国家森林城市65亿元、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180亿元、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630亿元。
目前,各项创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将于今年接受国家森林城市的验收、2016年接受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的验收、2017年接受国家生态市的验收、2017年接受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的验收。
今年全面停止营利性森林采伐
森林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今年,东莞出台政策每年补助樟木头国营林场850万元,这标志着东莞实现了市域范围全面停止营利性森林采伐。早在1999年,东莞便率先推动林业迈开转型升级的步伐。2008年,实施林业生态补偿政策,全市31.5万亩农村非经济林地,每亩给予每年100元补贴,成为全省林业生态补偿的示范。
目前,市财政每年投入生态建设和保护专项资金超过2亿元,各镇街每年造林绿化资金不低于财政支出的1%。市镇还按照每公顷5.4万元的标准,对镇村森林公园建设给予补贴。
林业改革的成功是东莞生态惠民工作的一个缩影。东莞围绕“治水、治气、减排、增绿”的八字方针,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城市,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中国绿色城镇化排名中,东莞环境指标位列全国第八,在广东省仅次于深圳,是唯一进入前十的地级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