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浑厚的号子声和强节奏的鼓乐响起,一名老者手持小红旗率先登场。在他指挥下,20名壮汉“划”着两艘旱龙船出场。旱龙船长约8米,用竹条扎成,船身上绘有鳞甲,状似龙舟。壮汉们喊着号子,拿着木浆,一前一后有节奏地挥动,双脚站在中间空着的旱龙船中央,整齐小步向前移动。船行之处,欢笑声、掌声震耳。
据介绍,重庆江津区李市镇地处交通要道,渝川黔古道交汇于此,商贸发达。由于没有江河,无水路,故称旱码头。划旱龙船是该镇古已有之的独特民俗活动。
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三角坝社区90岁的侯元才说,人们为纪念屈原,在端午节进行龙舟竞渡。可当时李市场(现李市镇)无一河流,人们就想出办法,用竹子、纸等扎成龙舟,在端午节时扶着这样的船游街,边走边喊号子,这就是后来的划旱龙船。因划水龙船的划船者最后要上岸抢红,而划旱龙船却没法抢红,李市人就在黄桷树下唱山歌、吼号子,这就诞生了现今的赛山歌。
“久而久之,‘划旱龙船、唱山歌,这一活动形成民俗传承下来。近百年来,划旱龙船越来越少,只有赛山歌一直延续至今。”重庆江津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说,为了引导市民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习惯,当地决定今年端午节举行划旱龙船比赛和赛山歌,重现旱码头旱龙舟风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