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风能:受益一带一路,风塔斩获海外大订单“强烈推荐”
类别:公司 研究机构: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邬博华 日期:2015-05-27
报告要点
事件描述
天顺风能发布公告,公司收到龙源电力南非德阿风电项目风机塔筒及附件采购项目招标代理公司中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预中标通知书,确定公司为该采购项目包1、包2预中标人。
事件评论
受益一带一路战略,海外斩获风塔大订单。随着多年进步与积累,目前国内风电产业产品技术与质量已逐步达到,甚至超过国际顶尖水平,从而使得风电成为国内继高铁、核电之后,另一个最有希望走向国门的一带一路战略性产业,也将是中国制造2025的典范。而公司作为国内知名风塔企业,此前产品主要面向国外市场,客户包括维斯塔斯、西门子、GE等海外知名风机企业。受益于我国一带一路大战略,公司将有望,也最有可能搭配国内风电企业,共同开发海外市场。公司本次与国内风电场龙头龙源电力在南非项目的合作,正是这一战略的正式落地。公司本次中标的是龙源南非德阿风电项目的224.5MW风电项目,预中标金额折合人民币约2.81亿元,约占公司2014年收入的20.06%。
风电场二次创业方向明确,资源优势确保规模扩张。依托自有业务开拓及与北京宣力合作,公司积极推进风电场运营业务,并取得卓著成效,后期资源与资金等优势将保证风电场规模快速扩张:1)哈密300MW顺利开工,预计年底完成并网,后期年均贡献利润1.5-2亿元;2)根据公司规划,今年建设300MW风电场,此后每年完成400MW左右风电场投资,2020年前完成2GW风电场建设,届时利润规模将远超现有主业;3)公司资源优势明显,十二五第五批风电场核准计划中公司共计425MW项目列入核准计划。此外,公司位于新疆和宁夏等地同样具有丰富的风电储备,有望于年内列入核准计划,进一步完善公司资源布局;4)公司传统风塔业务盈利平稳增长,并贡献稳定现金流,且目前公司资产负债率仅31%,资金优势明显。
传统风电场业务平稳增长,海上风塔有望放量。公司传统主业陆上风塔产品主要出口海外,近年维持平稳增长,2014年贡献利润约1.5亿元。立足陆上风塔积累的技术与客户基础,公司积极拓展海上风塔业务,2014年已获得西门子、阿尔斯通等大型企业试订单,且反馈效果良好,预计今年将逐步迎来放量增长,为风塔主业带来业绩增量。
继续强烈推荐。预计2015、2016年EPS为0.32、0.57元,PE为53、30倍,继续强烈推荐。
中国巨石:风口上的中国建材专题系列报告之三-站在历史的转折点,尖端复材织强国梦
类别:公司 研究机构: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鲍雁辛,邓云程 日期:2015-05-27
投资要点:
我们认为中国巨石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需求景气及技术升级带来的供给隐性出清双重周期叠加,搭车“一带一路”实现战略性全球布局,而国企改革开辟尖端复合材料资产整合的想象空间(集团在风电叶片等下游制品、国防航天碳纤维领域位居翘楚),我们维持2015-17年EPS1.04/1.35/1.70元,根据2015年行业可比估值,给予公司PE41.35X,上调目标价至43元,维持“增持”评级。
需求景气 技术升级的隐性供给出清:反观历史,玻纤纱以十年为一轮周期,我们判断未来1-2年仍为景气上行期,而技术进步带来了需求的结构升级,并实现隐性的供给出清。巨石作为行业翘楚,率先实现产品及生产线升级,高财务及经营杠杆的业绩弹性更大。
借力“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加速向全球产能转移:我们观察到公司埃及生产线投产即满产,积淀的产品技术升级实现中高端对外资的替代,预计2015年热塑性、高模量纱合计占比将达30%。
中建材集团改革,开辟尖端材料资产整合想象空间:中国巨石作为中建材集团混改操作试点的A股的两家子公司之一,凸显集团战略重心,我们认为,实现国有股的增值,乃是改革核心之一,而中国建材在复合材料产业布局从玻纤纱到风电叶片、汽车轻量化材料等制品,以及在国防航空领域应用的碳纤维等尖端材料的全产业链布局,为公司未来的整合和升级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风险提示:海内外经济疲弱、风电需求回落、混改延后。
海源机械:碳纤维车身轻量化产业空间巨大,上调目标价到38元
类别:公司 研究机构: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海山 日期:2015-05-27
海源战略定位于碳纤维车身轻量化整体解决方案
海源机械战略定位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联发科”,为新能源汽车提供车身轻量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将使得汽车工业制造模式将发生颠覆性突破,产业竞争格局也将发生革命性变化,而海源机械在复合材料成型领域已有多年积累和技术储备,为海源机械抓住产业变革历史性机遇提供了有利保障。
技术和工艺突破,碳纤维汽车产业应用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碳纤维作为高端复合材料,主要用在航天军工、高端的体育休闲用品和高级跑车上,主要是受到材料成本和生产工艺的制约。随着近几年来碳纤维复合材料快速成型工艺的技术突破,使得碳纤维复合材料已经能够满足汽车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需要。此外,随着碳纤维原料本身生产工艺的成熟,碳纤维的成本在这几年也有了比较大的下降。碳纤维快速成型工艺的突破、原料成本的下降、新能源汽车车身经量化的迫切需求,三个因素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身轻量化应用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日本东丽预计2013-2017年全球汽车零部件碳纤维应用复合增长率高达81%。
碳纤维车身轻量化产业为千亿级市场,产业空间巨大
我们初步估算,碳纤维车身产业为千亿级市场,未来成长空间巨大。目前宝马已经在i 系列新能源车上批量采用碳纤维车身,并即将用于宝马7系列的部分车身结构件。我们认为碳纤维车身应用从超高端的跑车市场到高端宝马车市场,应用数量实现了数量级的增长,未来进一步应用于中端汽车市场,市场空间将再次实现量级扩大。
维持买入,目标价38元
我们预计2015-2017年摊薄后EPS 分别为0.06/0.40/0.78元,考虑公司布局碳纤维车身轻量化产业,空间巨大,维持公司买入评级,目标价38元,对应2017年48倍市盈率。
风险提示:碳纤维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