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陵渡历史

家乡区县: 山西省芮城县

风陵渡自古以来就是河东、河南、关中咽喉要道,向为兵家必争之地。魏国与秦国的古战场就在这里,东汉时的曹操讨伐韩遂、马超,西魏的宇文泰破高欢等著名战争,均发生在风陵渡。

明清时在此设巡检司和船政司,管理防守和运输事宜。这处“鸡鸣一声听三省”的渡口,历史上一直以摆船渡河,来连接陕豫二省。正是“挽输今正急,忙煞渡头郎”。而今,一座铁路大桥将南同蒲路和陇海路连接在一起,把黄河天堑变为通途。1500米长的黄河大桥飞跨南北两岸,连接三省人民。凤凰咀上的引黄电灌站,吞波吐浪,灌溉着万顷良田。 登临河岸边的凤凰嘴上,远眺潼关,太华、崤函历历在目,脚下黄河波浪滔滔,气势雄伟。

1953年为中瑶等乡,1958年为东风、汉渡等公社,1960年改风陵渡、中瑶、汉渡公社,1984年改风陵渡镇、中瑶乡、汉渡乡。1997年,风陵渡镇面积77.8平方千米,人口3万人,辖田村、赵村、西王、堡子、西柏台、东柏台、西章、西太阳、芦王、华望、谢家、东太阳、三里、东章、田上、坳里、西小侯、东小侯、姚源、谭郭、阳贤、西阳、焦芦、瞊河24个行政村;中瑶乡面积72.5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七里、中瑶、八户、五一、王坪、王范、上源、瑶珂、西庆、上田、窑上、席家、上阳、北上阳、常家、六官、王辽、古伦、西侯渡、东侯渡、新村、舜南22个行政村;汉渡乡面积31.8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辖汉渡、三焦、南节义、北节义、晓里、姬家、高家、中基、古县、北基、侯封、前北曲、后北曲13个行政村。  2001年,中瑶乡、汉渡乡并入风陵渡镇。2001年底,全镇辖赵村、田村、西王、堡子、西柏台、西张、东柏台、西太阳、芦王、华王、谢家、东太阳、三里、东章、田上、坳里、姚源、东小候、西小候、谭郭、珂河、阳贤、西阳、焦芦、三焦、汉渡、南节义、晓里、北节义、姬家、高家、后北曲、七里、中窑、八户、五一、王坪、王范、上源、瑶珂、西庆、上田、窑上、席家、北上阳、上阳、常家、六管、王辽、古伦、西候渡、东候渡、舜南、新村、中吉、古县、北吉、候丰、前北曲59个行政村,总人口66161人。1938年国、共俩军3万多人在此处与日军交战,击毙8000多人,己方死亡16000多人日军逃跑,我军撤退。撤退中我军20多人失踪。

在金庸的小说《神雕侠侣》里,是郭襄与杨过邂逅的地方。

梦怀情缘(2014-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