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凿子,一个锤子,在他的精雕细琢下,一段段枯木被赋予了灵性,成为一件件活灵活现的艺术作品。因为对雕刻艺术的热爱,三台县建平镇龙王塘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从粗浅的入门功开始练起,用双手雕刻出了自己灿烂的创业人生。他,就是蒋东。
蒋东今年32岁,从小喜欢雕刻的他初中毕业后,跟老乡一起到浙江打工。由于没有技术,读书又少,只能做些简单的活。空闲之余,他就向厂里做雕花的师傅讨教,又买了雕刻方面的书籍自学。一位雕花师傅被蒋东勤奋好学的精神打动,收他为徒,传授技艺。然而,家具厂的雕刻作品都是设计师设计好的,不能擅自改动,这对创新是一个很大的禁锢。
2007年,蒋东毅然辞职选择到成都创业。他向亲戚朋友借了10多万元钱,加上自己打工积攒的,在武侯区开了一家家具厂。由于对市场不了解,一年后,他的工厂关了门。
创业失败没有让蒋东一蹶不振,反而激励着他更加发愤图强。经朋友介绍,他到绵阳一家艺术雕刻厂上班。“厂里师傅少,但雕刻的材料都是金丝楠木、紫檀木等名贵材料,对雕刻技术要求很高。”蒋东说,这是他真正第一次接触艺术品雕刻。
全新的工作环境和师傅们高超的雕刻技巧让蒋东大开眼界,并从此定下走艺术雕刻道路的决心。有着扎实的功底,加之他勤奋好学,很快掌握了艺雕的技巧。“根木雕刻除了根据材料形状进行构思外,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学习,在创作上不断创新。”蒋东说,一件好的作品既要有“形”,达到栩栩如生的程度,还要有“神”,图景不但要有立体感,还要有丰富的意境。
去年底,蒋东回到老家,潜心创作根木艺雕。每天,雕刻之余,他就到山林田间去,观察动植物的形态,反复描摹。
潜心学习、研究为蒋东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迎来了他创业的第二春,来自成都、重庆、遂宁、绵阳等地的根木艺雕爱好者纷纷上门购买他的作品,一些客户还将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材料送到他手中,请他雕刻。如今,他雕刻的根木作品成为不少客商青睐的藏品。“要做好艺雕,经济价值永远不能放在第一位。”蒋东说,学无止境,艺术创作更没有止境,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才能真正化腐朽为神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