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这里,爱在这里,我总是回头望着你。擂茶飘香,瓜果遍地……回头望你家乡的回头山,那是离乡的儿女乡情依依……”对于客家将乐人,尤其是漂泊在外的将乐游子,这首由著名的词作家司顺义、曲作家张卓娅谱写的《家乡的回头山》,真可谓百唱不厌,每一回哼起都流连迷醉,每一次唱起都亲润可人。
回头山,位于将乐县城东10公里处的邓坊,三面环水。车行省道岑文线,从邓坊采育场悬索桥附近遥金溪河远眺依山傍水的回头山,犹如“白银盘里一青螺”,小巧俊秀,绿意盎然。
回头山又名“蜡烛山”。关于“蜡烛山”的由来,有一段传说:古时候,高唐村有一个出了名的孝子,他叫蜡烛,家里很穷,与80岁的白发老母相依为命。一天,蜡烛去集市卖柴,赚了15文钱。他盘算着要买双鞋、买把木梳给娘,更重要的是要买些米回家,因为家里已好几天没米下锅了。不幸的是,待他走到米埠,一摸裤兜,钱丢了。无奈,蜡烛只好向王二麻借高利贷买米。为了能早些把那利滚利的借贷还清,蜡烛安置好老母亲后,编了个去找远方朋友的美丽谎言,次日天刚亮就出门了。蜡烛多么舍不得离开年事已高的娘呀,出门刹那,他泪水夺眶而出。他漫无目的地走呀走,忽然,看到不远处的金溪河边有一褴衫老汉正踉跄着往河中走去。“不好,老人可能会出事!”不识水性的蜡烛径直往河中走去,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老汉扶到对岸。老汉掏出银子致谢,蜡烛不受。“蜡烛,这些银子拿回去好好孝敬你母亲吧!”老人硬把一袋银子塞给蜡烛后就大步朝前走去,忽然间,老人回头仰天一笑,没了踪影。蜡烛半晌才回过神,再细看,仙人回头的地方已长出了一座山,这山改变了金溪河平直的去路,使溪水到此绕了个回旋。于是,有人称这座山为回头山,也有人称其为蜡烛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