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亭是公园的标志建筑,碧云亭始建于南宋建炎二年,宋人杨翚着文《碧云亭记》流传于世,亭名得自江淹诗:“日暮碧云合”,意在怀远惜别,感时愤世。嘉州人写嘉州景物并抒发感情不可多得的佳作。其亭年久倾颓,至清代仅存碑记、遗址。光绪四年夹邑乡绅杜秉诚倡捐补建,亭为塔形,高五丈,七层四方,未设门、梯,以青瓷片镶嵌碧云亭三字。亭的位置突出,色调淡雅,数十里外均可见其英姿。1958年大炼钢铁,拆亭取砖以建土高炉,一方名胜,鼎铛玉石,瞬间毁灭。改革以来群众光复碧云亭之念日切,公园建立后,领导关注,热心筹划,多方集资,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于1994年冬动工,95年夏完成了碧云亭的修复,到公园游憩,登碧云亭,六面看河山,“千村绿波摇舞,十里茶丛鹃染,飘然画中间。”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碧云山野公园
一览众山小的碧云亭
公园内盘渡河畔有宛如“千年老翁俯瞰江流”高达数丈的天然奇石丈人峰。杨翚在《碧云亭记》云:“石挺出于山旁,高丈有二尺,圆若砻错,上锐而下广,癣痕斑谰,如抱箨焉,俗呼为石笋。”石笋呈纺锤形,总高度约12米,近观:口、耳、鼻、咀俱全;远望:恰似一老翁伫立山旁。
旁边山崖刻有竖写楷书“丈人峰”三字,字约盈尺,笔势遒劲有力,引人注目。旁边原有小字,风霜剥落,漫漶不可辨认。乡人传说“丈人峰”三字为南宋爱国大诗人陆游所题。人们就将本是山峰名的丈人峰,讹传“石笋”为丈人峰了。“身已离山脚连山,似跨雕鞍未上鞍,何事长留江边站,望断孤帆过雅安。”这是今人对这一景色的描绘。奇石丈人峰耸峙高崖之侧,饱经千年风霜,静看人世沧桑,雄健奇屈,堪称川南一绝。
碧云山公园集秀、幽之典雅;聚奇、野之风貌,具有独特色彩和风韵。清代学者王渔洋《蜀道驿程记》载:“九盘山临青衣江,石壁如横磨大剑,江涛奔突其下,令人骨栗。遥望大峨,秀出天半,云岚万状,积雪晶然……”宋人杨翚《碧云亭记》载:“烟云散聚,岩岫出没,终日变作,千怪万状。……竹径松窗??诗云:“白云如玉城,翠岭出其上。异境忽坠前,心目久荡漾。”前贤有言曰:“若非身临其境,断不知其语意之工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