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市的麦克风产业" />

恩平麦克风,创造奇迹的时代

家乡区县: 广东省恩平市


      恩平市的麦克风产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产业规模已由最初的两家发展为324家。2003年,全市共生产各式麦克风8300万支,实现产值11亿多元,其市场份额已占全球的六成,已成为该市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恩平市委、市政府把握当地麦克风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机遇和特点,将麦克风特色行业定位为“中国麦克风行业基地”,加强产业引导、优化政府服务,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两方面,着力创建一个有利于集聚生产要素,体现公平竞争和效率的产业发展软环境,以促进恩平麦克风产业快速发展。

      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恩平麦克风产业,从装配和仿制做起。进入九十年代,该市仅有的二家麦克风企业——江门精艺和恩平电声的技术骨干纷纷下海另立山头。此后的几年间,全市的麦克风生产企业及配套厂就达数百家。但大都是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生产,不但缺乏自主的技术创新,而且大都是仿牌子,相互间的价格竞争既摊薄了行业利润,也阻碍了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为实现从“个体”到“产业链”、从“仿牌子”到“创名牌”的飞跃,近年来,恩平市委、市政府大力引导麦克风企业向“管理现代化,产品名牌化”的目标发展,相继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努力培育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的社会氛围。“麦克风产业是我市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抓好麦克风产业发展对于我市工业化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恩平市长林飞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初,该市实施“领导蹲点挂钩扶持责任制”,由市四套领导班子每位成员挂钩帮扶一家企业发展,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经营发展当好“清道夫”.

      据了解,恩平麦克风产量虽然大,但大多数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扩张与技术人才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市有关行政职能部门一方面为企业人才引进大开绿灯,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走产学研道路。与此同时,在政府的推动下,市电大和鳌峰职业高中将与国内理工大学合作办学,为企业量身培养技术人才和蓝领工人

     林飞鸣透露,为推动全市麦克风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技术附加值,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恩平将选择有实力的企业为依托,创建省、市级麦克风产品工程研发中心,为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改变以往的“单兵作战”模式,引导企业群以“集团军”形象参与市场竞争成为恩平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方向之一。为此,他们确立了以工业园为载体,加速行业的集聚。目前,已在市外资民资工业区设立了占地300亩的专业化电声工业园,使分市在全市各地的麦克风企业逐步向专业化工业区集中。为推进这一进程,有关部门在规划报建费、图纸设计费等多项收费上采取优惠政策,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整合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据介绍,该市将建设恩平麦克风电声器材的展销中心,要办成一个永不落幕的产品展销会。

     二十年的发展使恩平麦克风产业已成规模,但个体品牌在市场上能叫响的却不多。已完成原始积累要上台阶的老板们意识到,只有打响自己的牌子,才能掌握市场主动权。这几年,恩平的麦克风生产厂商们开始实施品牌战略,以严格科学的管理促进品牌的增值和上升。目前,已有几十家企业取得了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三C”认证,其中龙头企业双艺电子的商标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

市民营办有关人士介绍,随着品牌意识改变了产业老板们的观念,很多企业都开始注重品牌推广和企业形象宣传,也更加注重产品的销售方式。

      争创“中国麦克风产业基地”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而是要将恩平建设成全国及至世界范围的集麦克风生    产、研发和展销三大中心为一体的基地,林飞鸣市长这样告诉记者。多年的发展使恩平麦克风产业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目前,除产品的核心部件咪芯外,所有零部件都可在市中心城区10公里范围内配齐。众多小企业正以专业化分工为较大企业配套,大大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北京的一位资深专家评价,国内麦克风产地中,最具成本优势和未来竞争力的当属恩平。如今,已具规模的恩平麦克风产业大军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苦练内功,全力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建立于恩平领导创建集麦克风生产、研发和展销三大中心为一体的基地,我们恩平音响网同时也肩负着推广恩平音响的义务,为打造音响城市贡献一份力量。未来的发展,网络成为产品销售的不一途径,进驻恩平音响网,绝对是一份包赚不赔的选择!

 

.ci(2015-05-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