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源健(1902-1928),又名建人,文明乡铁冲(今下埠镇铁冲村)人。1924年8月考入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科,次年毕业。1926年随军参加北伐战争,转战湖南、江西,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右派集团叛变革命后,张于1927年11月受中共九江特委命令,到江西德安县彭山组建革命武装。12月,在九江县境内朱家湾建立中国工农红军赣北游击队,由张源健任队长,是这支人民武装的创始人。张源健1928年春节期间在秦洞、彭山一带发动元宵暴动。随后,部队又经过大小十多次战争,反击敌人,壮大了自己。到1928年4月初,部队奉命在德安彭山改编,赣江游击队改称赣北游击大队,由于张源健任大队长,开赴瑞昌,开始执行歼灭地方“反共靖卫团”的战斗任务。其时瑞昌各地地方武装纠集在一起,大规模地向瑞昌红色区进犯,张源健率部队采取阻击战术,在瑞昌赤卫队的配合下,分头把守埋伏在小源地区,待敌进入包围圈内,张源健一声令下,阵地上枪声骤起,打得敌人叫娘喊爷,抱头鼠窜,经过几十分钟的战斗,瑞昌小源地区的“反共靖卫团”全部被歼灭。张源健率部队乘胜出击,又击溃了扩山地区的“反共靖卫团”。数天后,赣北游击队胜利回师德安,突然袭击夏家铺的“反共靖卫团”,取得大胜。张源健善于运用声东击西,诱敌深入等战术,领导游击大队在王家脑大败围攻九江、德安两县六个“反共靖卫团”和敌正规军一个营,接着又歼灭了星子县起蛟塘,九江河家余,瑞昌叶家铺,德安孙家坊等地的“反共靖卫团”。赣北游击队所到之处,以摧枯拉朽之势,挫败敌人,成功地开创了彭山、岷山、陈贺山的革命根据地。1928年6月18日,敌兵正规部队一个营,纠集德安、九江的“反共靖卫团”一千余人,兵分两路向正在彭山休整的赣北游击大队进攻,妄图一举消灭。张源健冷静沉着指挥部队,凭借有利地形,兵分四路,分头应战,经过8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终于迫使敌人向簸箕山败退,张源健立即率众进攻,此时敌援兵赶到,一颗子弹飞来,正中张源健。他临终之际,一字一喘地对围过来的队员说:不要管我,快去杀敌。”张源健牺牲了,大家噙着泪水将他安葬在彭山簸箕山峰上。共和国成立后,中共德安县委,县政府的重新修整了张源健烈士墓,张源健的革命事迹一直在九江,德安,瑞昌,星子,萍乡等地传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