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冢古墓
龙冢古墓位于大城县城北偏东5公里处,今龙冢村东500米。古墓历史悠久,距今两千多年的历史。
龙冢古墓为秦始皇之幼子墓地。据《天府广记》记载:“秦太子墓在大城北段提村,始皇巡狩驻驿与此,幼子亡藏之。”今该墓为高出地面5米的椭圆形土丘,墓上生满灌木丛,四周有蝇纹砖露于地面,还有陶片等遗物.封土占地南北55米,东西67米,占地面积350平方米。
墓存于玉米地间,北有一东西向灌溉渠,时已干涸遍生杂草。墓周围低矮铁丝网,墓北铁丝网内立一石碑,上写“龙冢古墓,(战国),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等字样,当地人称该墓为疙瘩。
二、郭底宋墓
郭底宋墓群位于大城县北部郭底村南20米。高于地表1.5米,东西长340米,南北宽60米,其土层夹有战国秦汉时期的铜镞、陶片、古钱等物。与高地西北相连有一面积40平方米、高于地面1.5米的土岗,内含灰烬土和夯基五花土及秦汉陶片等,当地居民称为“上杭烟墩”。相传为五代周郭威屯兵之地,经查无足据,推其养子世宗柴荣于周显德六年收复该地时防契丹之兵营。
1950年,村民在村西南发现旧地道,内有武将全尸遗骨一具,护心铜境一块。1976年,在村西北周家坟界内发现砖砌圆顶墓葬群,出土文物有定窑白瓷壶、青瓷碗、澄泥砚及宋代铜钱。经文物部门鉴定为宋代墓葬及文物。1985年,廊坊地区文物普查时又在“上杭烟墩”遗址南发现东西长700米的汉墓群一处。另在村东发现汉代幼童瓮棺葬一座,其夹砂红陶瓮已收存于县文化馆。
1982年郭底宋墓群被大城县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将郭底宋墓群(编号6~22)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设立保护标志,确定保护范围。
三、齐圪垯汉墓
齐圪垯汉墓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大尚屯镇齐圪垯村北200米处。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大尚屯镇齐圪垯村北200米处。该墓封土为两个土丘和一块高地。最大土丘居中,高于地表6米,面积约400平方米。丘上曾建有庙宇,当地居民称“玉皇阁”(此阁于1960年被毁)。小丘居东,高于地表4米,丘上曾建娘娘庙,已毁。高地称为汉墓 ,已被破坏,称为西圪垯。 1969年,当地挖战备洞时,发现中间大土丘底部为砖砌多室古墓,结构复杂,墓门分东、西、南三门。墓道用大型方砖垒砌,呈口字形环绕连接墓室。中心墓室高约2米,面积16平方米左右。墓道高1.8米,宽1米,全长70米。墓门、墓道基本完整,墓室有塌方部分,但仍能看出圆券顶的结构。在墓内发现陶狗、陶楼、陶盘和五铢钱等。根据墓体结构、墓壁上烟薰陈迹和出土文物鉴定为汉代砖室墓。由于年久被盗,墓主无证可考。
1982年齐圪垯汉墓,被大城县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将齐圪垯汉墓(编号6~9号)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设立保护标志,确定保护范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