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岳阳张谷英村

家乡区县: 湖南省汨罗市

张谷英村,位于湖南岳阳以东的渭洞笔架山下,地处岳阳、平江、汨罗三县市交汇处,距离长沙、岳阳分别约150公里和70公里,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落,至今已存在了500多年。2001年6月2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张谷英景区已成为湘北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张谷英村最大的特点是“家家相连,户户相通”,连体的建筑形式,中轴线设计理念,被誉为“民间故宫”。村落整体面积51000平方米,房屋1732间,天井206个,整座大屋依山而建,平面布局呈“丰”字形,建筑内廊相接,穿行其间“晴不曝日,雨不湿鞋”。室内建筑雕刻精美、笔画简练、线条清晰、形象逼真,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依然保存完好,故被建筑专家誉为“湘楚明清民居之活化石”。

张谷英景区已成为湘北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相传明代洪武年间,江西人张谷英沿幕阜山脉西行至渭洞,见这里层山环绕,形成一块盆地,自然环境优美,顿生在此定居的念头。张谷英是位风水先生,他经过细致勘测后,选择了这块宅地,便大兴土木,繁衍生息,张谷英村由此而得名。

屋宇墙檀相接,图案有喜鹊、梅花、猛曾之类,栩栩如生。

古建筑群始建于明嘉靖41年,

张谷英景区已成为湘北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张谷英村,属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英镇,位于岳阳县以东的渭洞笔架山下,专家认为,张谷英村建筑规模之大,建筑风格之奇,建筑艺术之美,堪称"天下第一村",至今已存在500多年。保留1700多座明清建筑。相传明代洪武年间,江西人张谷英沿幕阜山脉西行至渭洞,见这里层山环绕,形成一块盆地,自然环境优美,顿生在此定居的念头。张谷英是位风水先生,他经过细致勘测后,选择了这块宅地,便大兴土木,繁衍生息,张谷英村由此而得名。

张谷英村几经沧桑,基本上保留了原状。比较完整的门庭有“上新层”、“石大门”、“潘家冲”三栋,

张谷英村流之上,形成“溪自阶下淌,门朝水中开”的格局。傍溪而铺的是一条长廊,廊里铺有一条青石板路,沿途通达各门各户,连接每一条巷口,巷道纵横交错,通达每个厅堂共有60条,最长的巷道有153米,居民们在此起居可以“天晴不曝晒,雨雪不湿鞋”。图案有喜鹊、梅花、猛曾之类,栩栩如生。

张谷英村现住有658户,2169人,全部是张谷英的第26、27代子孙。族居在这座迷宫似的古屋里,谨守着先祖“识时务、顺天然、重教育、兴礼义”的遗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生息几百年,世传不衰。

据传在600多年前,张谷英乃明洪武年间江西大官,其父辈多有传云。后到清乾隆年间,相传乾隆为寻其亲父(多有云尔,乾隆并非雍正亲生。据说乾隆母亲分娩那晚,正好与皇宫中某位贵妃同时产儿,但贵妃生了一位格格,而在朝为官的乾隆父亲却得一贵子,雍正却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来了个狸猫换太子。而乾隆双亲却在此后辞官隐居,

张谷英村一路南下,游历多方。后乾隆知真相后悲愤而然,乃道为人之子,却不尽其孝。出宫微服南巡,随同有纪晓岚,刘墉等人)乾隆先来岳州,登岳阳楼,望洞庭。随后往东南而去,一路打听其父踪迹,来到幕阜山西,慢慢的就到了张谷英村。在张氏族长陪同下游览,知道了张谷英在洪武年间为朝廷命官,驻守江西。时有贪官污吏,用百万白银贿赂张谷英,他不愿同流合污,携家眷祖业,与刘万辅,李千金三人,迁移到岳州一带,当看到张谷英村古木森森,四面环山,犹如一个天然屏障,往外面的路只有几个山坳。便在这里安居生息

其时乾隆与当代族长和一众人说天谈地,乃道:当年张谷英身世多有迷雾,元末有张士诚在至正十三年(1353年),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及李伯升等率盐丁起兵反元,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大周,改元天。其子多有可能是张谷英也不无可能,后朱氏称帝,张谷英为江西官宦多半有此尔。

张谷英村呈半月形分布在山脚下,以主屋为大门,背靠青山,门前的渭溪河成了天然的护庄河。大门门楣上有一幅

张谷英村太极图,为全族人保平安、佑富贵之意。大门里的坪上有两口大塘,分列左右。它们寓意龙的两只眼睛,既用来防火,又壮观瞻。屋场内渭溪河迂回曲折,穿村而过,河上大小石桥47座。屋宇墙檀相接,参差在溪流之上,形成"溪自阶下淌,门朝水中开"的格局。傍溪建有一条长廊,廊里用青石板铺路,沿途可以通达各家门户,连接着各个巷道,巷道两旁由青砖垒墙,高达10余米。墙高且厚,宜于防火,称为封火墙。大屋场里像这样的巷道一共有60条,它们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最长的巷道有153米,所有的巷道加在一起,总长度达1459米。居民们在此起居可以"天晴不曝晒,雨雪不湿鞋"。檐内,浑圆的梁柱上刻有太极图,屋下镂雕的是精巧的小鹿。窗棂、间壁以及隔屏大多以雕花板相嵌,图案有喜鹊、梅花、猛兽之类,栩栩如生。上新屋,石大门,潘家冲张谷英村比较完整的门庭有"上新屋"、"石大门"、"潘家冲"三栋,三栋门庭各自分东、西、

张谷英村南方向设置,主庭高壁厚檐,围屋层层相因,分则自成系统,合则浑然一体,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规格不等而又相连的每栋门庭都由过厅、会面堂层、祖宗堂屋、后厅等"四进"及其与厢房、耳房等形成的三个天井组成,可以说,张谷英村整个建筑由无数个"井"字组成。厅堂里廊栉比,天井棋布,工整严谨,格局对称,形式、尺度和粉饰色调都趋于和谐统一,体现出高超的建筑技艺。建筑材料以木为主,青砖花岗岩为辅。

据记载,张谷英村发展至今已经过了600多年的历史,上海同济大学王绍周教授说:张谷英村可以作为汉民族聚族

张谷英村而居的代表,它集中国传统文化、平民意识、建筑艺术、审美情趣之精华于一体,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有重大价值。考古专家认为,张谷英村建筑规模之大,建筑风格之奇,建筑艺术之美,堪称“天下第一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素有“民间故宫”之称的张谷英古村落位于湖南省岳阳县青山环绕、溪水淙淙的渭洞山区。作

张谷英村为汉民族聚族而居的代表,古村始祖张谷英公26代子孙繁衍,数千人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古村规模宏大、布局巧妙、设计巧夺天工,集建筑艺术、民俗文化、宗亲文化、耕读文化、明清风貌之大成。2001年,张谷英古建筑群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张谷英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只有爱丽丝(2015-05-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