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仔细地研究了连云港市东部滨海地区战略规划的8个方案,心中涌动起腾腾热浪,从字、图片、模型和图版来看,在这8个方案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用全球的视野,世界的眼光,战略的思维,先进的理念勾画一个国际性滨海城市的宏伟蓝图。解读方案,思接千古,我不仅看到了突破,看到了飞跃,同时也看到了理性的回归和复苏。对于连云港市这块土地,我怀有深厚的感情,这是建造中国最好城市的地方之一。因此对它的发展,对它的前世今生特别费心思地进行观察研究,从中我看到了我们身边的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如何在漫长岁月的细磨中从美丽鲜明变成平庸淡。我不想评说哪个方案最优,排第几,我注重的是这8个方案中所折射的智慧。对于连云港市来说,集纳采用借鉴各方案的长处,对有利连云港市繁荣美丽的方案进行进行重组,制定出一整套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在这些方案中,我看到一些因各种因素限制而造成的某些局限。因此想就自己所知所思和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在此说说,以供有关部门制定可行性方案时作些参考。近水、离水、污水、亲水我们建设一个国际性滨海城市,是为了使自己所居住的这个城市成为外地人向往、本地人自豪、国际上名气指数高的魅力之都。有魅力的城市分为多种,粗略划分约8种,即古都、名邑、圣地、边关、滨城、重镇、商阜、特区,其中最有魅力城市中就有滨城。所谓滨城,顾名思义就是滨水城市,这有两种类型,一个是滨江、滨河,滨湖,像南京、武汉、重庆、郑州、杭州等。另一个就是滨海,如大连、烟台、青岛、三亚、深圳、珠海、香港等。水边的城市是美丽的,风姿绰约,展现千种气象,洋溢万般风韵。美丽总是令人向往的,所以战略规划方案中提出了“东进、东进,拥抱大海,填海建设滨海新城”。我注意到填海造的滨海新城几个模型中,有许多处环岛屿的水体,还有两条河流贯穿在城区中间。看到这些,我在想,我们连云港市真的会告别离水、污水的现状,走向亲水的现代化城市吗?连云港市的前身古海州,就是一个近水的滨水城市,它既滨河,又滨海,早在得名海州时,建造在沭河入海口的龙苴,临沭河,滨东海。在更久远些的东海郡中,古海州周遍的一些古城如朐、曲阳、鲁兰、代相、青口、纪彰等都是坐落在东海之畔的条条河流之滨的水城。世事流变,沭河被黄河夺淮入海影响所及,下流淤秋,古海州追随沭河的北脉迁到朐山脚下,滨着蔷薇河,临着东海岸,玉带河、甲子河与海州城区相邻相伴。不论是在龙苴的海州,还是在朐山下的海州,都是邻着一个大大的湖泊硕项湖,方圆一百多平方公里,位于现在海州区、东海县、沭阳县、灌云县交界处。海有容乃大,江河奔流不息,所以靠海口的城市通航、通商,就容易成为商埠、口岸,就会繁荣富强而又美丽。这个时期为隋唐北宋年代,代代都是古海州历史上最美丽的华章。据州志载,当唐朝全国总人口4000多万时,古海州就有人口18万多,占到全国约200分之一。如今我市总人口400多万,在全国13亿人口中,又占到多少呢?古海州的美丽使大诗人苏东坡都生出:“欲弃妻孥守市寰”,“欲济东海县,恨无石桥梁”的感慨。古往今来,中国的村庄、城镇多在大小河边。何以要滨水?我们看到了一个字:“活”。舌头可以喝着水才能活下来。古海州之所以得天独厚,既滨海得渔盐通商通航之利,又滨淡水河湖可作生活之用。老天是如此厚爱这座古城。然而自北宋以后的宋元明清的执政者,都没能利用好这一难得的资源。古海州的败落是从南宋开始的。南宋与金发生战争,虽然魏胜三次海州战役胜利告捷,消灭了金朝攻宋大军。但宋朝统治者和前线带兵元帅张浚错误估计了形势,昏头昏
脑地放弃了古海州这个战略重镇,拆毁了海州城,将所有海州人移民迁徙到了镇江。自宋朝后再没有收复失地,建立政权。在元朝古海州是牧场,几无人烟,到明朝中后期,古海州和建在沭河一支南脉的滨善后河和黄海岸的板浦才又渐成规模。然而到清初时,实行裁海和海禁,怕南方的晚明王朝和郑家水师利用海湾和河口发动进攻和占领云台山作根据地,就用巨木在河口、海道打桩封锁口岸。因为这种阻挡,仅仅一二十年间,宽阔的古海州和南云台山之间的海峡就淤积成陆,海也就渐行渐远了。没能滨海,还在滨河,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州、新浦还在蔷薇河畔。后来兴修水利建临洪闸,把穿过新浦的后河裁弯取直填平了修路盖房。渐渐发展的新浦街,既远离了蔷薇河,又对城区内的水体形成破坏和糟蹋,几条河流逐渐被挤成了小沟,堵成了水塘,有的填埋修了路,盖了房,剩下的又成了污水的排泄道。新浦这才变成了既不滨海,又不滨水的没有特色的小城镇。因为城市水体的大量消失,一到下雨,城区里更是积水难泻,处处水汪,就在五六年前,有关部门还打算把龙河广旁边的龙尾河盖上水泥板,在上面盖商铺门面房。锦屏镇当年就是如此填河建造成现在这般模样的. 现在提出城市东进,拥抱大海,规建一个国际性滨海城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滨水而居意识的理性回归和复苏,是对漫长时间内找不着城市发展方向与特色的突破,这种复苏在前两年新浦东区的城市建设中已看到一点萌芽了:市行政中心旁边的东盐河被拓宽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