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式是马来西亚独立后的首任财政部长,开国元勋之一。
1953年起先后任马来西亚铁道部长、交通部长和财政部长,时间长达7年。这是在外国任部长级职务的第一个广东信宜籍人。
李孝式,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十日(1901年1月9日)出生,广东省信宜县梓童坊大路街人。民国元年(1912年)就读于岭南大学附小。1914年升入广州中学,1915年便转入香港皇仁书院读书,皇仁书院是仿英国式的十年制中学,毕业后直接留学英国,就读于著名的剑桥大学。由于学习刻苦,1923年获经济、法律两科硕士学位,还被推举为经济学院董事。1924年回到祖国,旋即随他父亲、华侨实业家李季濂到马来西亚经营锡矿业,从此时起,他便致力于华人社会的公益事业,为华侨办了许多实事、信誉卓著。他历任吉隆坡市政府议员15年,雪兰莪中华总商会会长长达16年。任马来西亚高州总会会长、雪兰莪广东会馆会长、雪森彭矿务公会会长。由于他从事公众机关10余年之首长或董事,使他成为一方侨领。
1937年日本大举侵略中国时,雪兰莪华侨气愤填膺,奋起组织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李孝式奔走呐喊,被举为会长。当时筹募到巨额义款达1000多万元,有力地支援祖国抗日战争。1941年日军侵入马来亚,他穿上戎装,被当局委任为吉隆坡防空总司令。南洋失陷后,他不得不撤离赴印度,再回祖国抗日陪都重庆,受命任印度抗日联军上校参谋,继续抗击日本侵略者。1945年日本投降后李考式返回马来亚,立即创办《中国报》,使炎黄文化在华侨中不致中断,亲自出任董事长。与此同时,他向当地政府提议成立华人矿务复兴贷款委员会,给华人矿业贷款2000万元,矿业是马来亚的经济命脉,亦是华侨衣食之源,此举,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华人矿场得以迅速复兴,随后组织马来亚华人矿务委员会,他被举任会长。
1948年,马来亚联邦成立,他被任命为非官方立法会兼行政会议员。1949年,李孝式为了有利于华人在马来亚联邦政治地位的稳定,便积极组织"马来亚华人公会,他被举为总会政治组织主任、总会副会长。1952年,为谋求华巫两大民族的亲善和政治方面的发展,他以卓越的政治眼光组织马华公会与巫统机构的联盟政党。1953年,李孝式任海港铁道部长,翌年任交通部长。1955年,马来亚全国大选,李孝式为联盟圆桌会议主席,复为联盟竞选委员会副主席,大选结果,联盟在52席中得51席,联盟受命组阁。1956年,李孝式二次与首席部长往英国,与英政府谈判马来亚独立与国防条约以及财政问题,并参与马来亚独立的签字仪式。不久出任首任马来西亚财政部长。更为难得的是获得爵位。1956年,李孝式获英皇封为K.B.E爵士。
1959年,马来亚全国只有4人。从此之后,李孝式署名为:敦·李孝式,这是令人尊敬的头衔。他于1966年后致力于金融业方面发展。创立兴业银行,资产达4.1亿美元,并有附属机构,其资产亦达1.48亿美元。敦·李孝式晚年仍然热心故乡的公益事业,对桑梓故土的信宜华侨中学的兴办,给了大力的支持,并亲笔书题华侨中学校名,使他的美名频传遐迩。
敦·李孝式在1988年6月22日离开了人世,享年87周岁。他的一生,反映了华侨在海外奋斗的业绩,后来落籍马来西亚,荣获勋衔,造福华人。无愧为炎黄子孙的精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