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印象-戚继光

家乡区县: 烟台市海阳市

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戚继光始祖戚祥因避元末战乱居安徽昌义乡(定远),后随朱元璋起兵,战死于云南。明廷为追念戚祥开国之功,授其子斌为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至戚继光已历6世160余载。

  戚继光自幼聪慧,勤习文武。嘉靖二十三年(1544),戚继光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职。二十八年(1549)乡试中武举,后晋为都指挥佥事,设署于登州水城太平楼前,总督山东沿海备倭事。三十四年(1555),戚继光调浙江抗倭,翌年任参将。他见“各卫所官兵大都桀骜不驯,顽钝无比”,作风腐败,乃倡议招募新军依法管束,并亲赴浙江义乌,精选3000名农民和矿工,训练成一支军纪严明的劲旅,史称为“戚家军”。四十一年(1562),戚继光奉命率部入福建抗倭,大败倭寇,连战连捷。饱受倭寇之害的黎民百姓编民谣颂扬戚继光的功绩:“戚我爷,戚我爷,爷未来兮民咨嗟,爷既来兮凶妖荡尽,草木生芽。欲报之德,昊天无涯。愿爷子孙绳绳兮,为公为侯永定国家。”倭寇也惊叹:“戚虎来矣!今而后始知犯华之不利也。”入闽后,戚继光升任总兵。

  隆庆二年(1568),戚继光奉命北调,驻守蓟镇,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练兵事务,节制四镇,北方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戚继光镇守蓟州期间官封太子太保、左都督,加封少保。

  万历十一年(1583),戚继光奉调广东。翌年,抱病请退,回归蓬莱故里。戚继光为官清廉,辞官后家道贫寒,贫病交加,万历十六年腊月初八(1588年1月5日)病逝于蓬莱城,时年60岁,谥“武毅公”。

  戚继光治军法纪严明,功赏过罚不论亲疏。他主张“严号令”,“明恩威”,“擂鼓进军,虽水火不却步,鸣金收兵,虽金银不贪”,“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戚继光带兵,身先士卒,厉行垂范,深得全体将士的拥戴。

  戚继光视百姓如父母,常以“军民相体”教育士兵,时时鼓励官兵杀贼保民。“戚家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扶老携幼,快睹威颜者道路充塞”,并“淅米而炊,扫榻以款,士卒如大宾贵客”。

  戚继光一生著述颇丰,被称为文武兼资的“儒将”。著有《纪效新书》、《长子心吟》、《莅戎要略》、《武备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其中,《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为我国古代十大兵书中的两部,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aisy(2015-05-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