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碑林

家乡区县: 湖南省汨罗市

屈原碑林是汨罗市政府近年在屈原风景区进行的一项规模浩大、气势雄伟、结构恢宏的园林式工程。主体结构由离骚阁、天问坛、九歌台、九章馆、招魂堂等五个部分组成。以屈原忧国忧民、上下求索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将屈原的全部作品串成一个整体。五个建筑均采用砖木结构,上盖黄色琉璃瓦,下辅白色花岗石地面,各自独立,又以廊亭衔接,交映相辉。
屈原碑林位于位于汨罗城西北玉笥山顶屈子祠东则。“屈原碑林”匾额由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教育家楚图南先生题写,占地16,200平方米。

碑林正门坐东朝西,牌楼式建筑,三门斗拱,飞阁琉璃,琳琅彩绘,凤翥龙翔。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手书“屈原碑林”镶嵌在正门顶部中央。著名书法家大康书写的摘录李白《江上吟》诗句,挂在正门两边:“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诗仙李白的评价高屋建瓴、浑然天成,为碑林定下了一种悲壮、幽深的气氛。

广场中央建有天问坛,坛中央耸立一尊高达5米的屈原呵壁问天塑像:屈原峨冠博带,神色孤伤,双手平端,昂首苍穹。塑像前方远处是烟波浩淼的陡垅湖、名山湖、汨罗江。1999年9月,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对这里情景作了如此解读:“烈士的终站就是诗人的起点,昔日你问天,今日我问河,而河不答,只水面吹来悲风。悠悠西去,依然是汨罗……”天问坛的左侧,便是古朴典雅的思贤楼。三层走廊和大厅刻录着有司马迁、贾谊、李白、杜甫、陆游、苏东坡、郭沫若、陈立夫等缅怀屈原的诗文,虽然他们的心境不同,但对屈子的情感却是一样的,碑刻又将他们的情感展示在世人眼前。

沿碑林中轴线拾级而上,进入离骚阁。这是一座重檐攒尖顶三层四方八角庭式建筑,顶部“离骚阁”三字由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离骚阁和东侧的独醒亭、招魂堂以及西面的九歌台构筑成二进院落。招魂堂和九歌台取屈原作品篇名,所刻碑文书画内容均为相应作品。独醒亭得名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中屈子放逐途中答渔父问———“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人立其间,感慨万千。

 汨罗江为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以身殉职之地。碑林内绿草如茵,四季花香,为江南不多得的书法碑林。碑林分牌坊门楼、离骚阁、天问坛、九歌台、九章馆、招魂堂、独醒亭、垂花门、思贤楼九大主体建筑及勾连其间的徊廊组成,浑然一体。黄瓦红柱,金碧辉煌。园内面积16,200平方米,其中集全国三百多位书法家之大作,嵌碑356块,书写了屈原的二十五篇作品:

分别是《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1篇、《卜居》1篇、《渔父》1篇。

《九歌》十一篇分别是:《大司命》、《东皇太一》、《东君》、《国殇》、《河伯》、《礼魂》、《山鬼》、《少司命》、《湘夫人》、《湘君》、《云中君》。

《九章》九篇分别是:《怀沙》、《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碑上的字体分别用楷、行、草、隶、篆、魏碑、甲骨书写,堪称中国的一部文字书法发展史。并有屈原问天塑像一尊,以及反映《九章》、《招魂》诗意的浮雕16幅,富有金石韵味。

1988年12月,省工商局老干部,书法家聂毅向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写出报告,提议在玉笥山屈子祠旁建立屈原碑林,镌刻当代书画名家作品,以弘扬爱国精神,继承民族传统文化。随后,著名作家康濯与聂毅一起向中共湖南省委写出报告。1990年10月,湖南省屈原碑林筹建委员会汨罗筹建领导小组成立,开始向海内外募集资金。1991年10月,中国湖南汨罗江屈原碑林建设委员会成立。

碑林筹建委员会共收到海内外捐资300余万元,收到薄一波、杨得志、张爱萍、楚图南、赵朴初和著名书法家沈鹏、李铎、王遐等书法作品401幅。

碑林由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设计,建于屈子祠东侧,占地20亩,共分94个组合,采用亭、台、楼、阁、坛等古典建筑形式,彼此用碑廊勾连,以屈原忧国爱民,上下求索的精神为主线,将其作品串连,成为一个集书法,美术和古建筑艺术大成的有机整体。建筑采用砖混结构,上盖黄色琉璃瓦,下铺白色花岗石,主体工程离骚阁高12米,面积100平方米,三重檐,正椽翼角,三珠宝顶,20根红色大立柱落地。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阁名。离骚阁主碑高5.2米,碑身由4块“济南青”精制花岗石组成,由中国书协常务理事、书法家夏湘平用隶体书写《离骚》全文。全阁共刊碑26块,楹柱间悬楹联8副。

碑林的牌坊门楼高11米,面积100平方米,山字斗拱,上盖琉璃瓦器,地铺白色花岗石。门楼上的“屈原碑林”四字匾额由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教育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楚图南先生题题署。

只有爱丽丝(2015-05-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