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古称苴却,1924年设县,取原境内永定、仁和两大集镇名称首字定名为永仁沿袭至今。为支援攀枝花钢铁基地“三线”建设,于1965年、1974年相继将原属永仁县的仁和、大田两区及平地、大龙潭两个公社划归攀枝花市,划出国土面积1418平方公里、人口7.29万人,以及97%的矿产资源。现在,全县辖4乡3镇、63个村(居)委会、65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189平方公里。境内有汉、彝、傣、回、傈僳等20种民族,总人口10.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2.7%,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3.4%,是楚雄州人口最少、少数民族比例最大的县。
永仁县北连四川省攀枝花市,自古就是出滇入川的要塞。东临金沙江与四川省会理县隔江相望,东南与元谋县毗邻,西南和大姚县接壤,西北隔金沙江与丽江市华坪县相邻。南永二级公路、永武、永攀高速公路在县城汇接,交通、区位优势逐步凸现,使永仁由远离省城、州府的末端变成了面向西部钢城、重工业城市攀枝花市的发展前沿,成为昆明、攀枝花、楚雄交通大三角的交汇点。永仁县蕴藏着丰富的林业资源、水能资源、土地阳光资源。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0.1%,活立木蓄积量853万立方米,有全国最大的万亩云南松母树林基地;金沙江、万马河、江底河、羊蹄江、永兴河、白马河等河流纵横交错,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8万千瓦;光热资源独特,常年平均日照2836小时,平均每天近8小时,光照资源仅次于西藏拉萨,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独特的光热资源和较多的土地资源,为烤烟、蚕桑、葡萄、板栗、核桃、油橄榄、高山反季蔬菜等绿色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2012年,全县完成48437亩烤烟移栽任务,烟叶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县桑园面积达2.7余万亩、鲜食葡萄种植面积1万余亩、板栗种植面积10万多亩、核桃种植面积7万余亩。民族风情浓郁,中和直苴“赛装节”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赛装之源”、中国最大的“乡村T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方山,独具魅力。苴却砚被誉为中国名砚。彝族刺绣风格独特。永仁的县情特点可概括为“中国太阳城,云南北大门,特色产业县,民族风情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