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木闪片房]
是彝族同胞的主要民居建筑。建盖房屋的头一年,主人先在山坡上把所需木材砍好,让其晒干,待木料干透,又请人从山上运回来。根据建筑尺寸,木匠把木头的两头,分别在上下方砍切口,按房间的大小在四周分别把木材垛上去,一层一层,一直到所需高度,再做人字木,放横梁,盖上闪片(用木头剖开制成的木片)屋顶,木头之间的缝隙用牛屎敷抹严实。其特点是构造简单,建盖方便,冬暖夏凉等。缺点是耗木量大,容易着火。现保存较为完好的垛木闪片房村落在宜就镇阿朵所村居心克土组。
[土掌房]
土掌房,造房时先用黏土舂筑围墙,在顶部安放好横梁,在梁上用木、竹条密匝地铺设筋骨框架,倒上黏土夯实。这种结构拉力均匀,十分牢固,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土掌房经久耐用,防火防湿,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土坯房]
主要是墙体用土坯垒砌而得名。有一丁一挂,也有两丁一挂等结构,其中中间都包有柱子,是不用钉子和铁丝的建筑中最好的一种建筑。我县获国家级奖的舞蹈《小木匠走梁》就是根据木匠上梁和跑梁而得到的灵感创作出的。
[茅草房]
茅草房主要建造在野外远离村落的地方,主要用于看守庄稼地、鱼塘等的临时住所。建好墙体后,用实心的竹子加密横档,利用茅草、竹条、树藤等简易材料建盖屋顶而成。具有结构简单,用料少,材料易得等特点。现在永仁的山区仍能见到一些。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彝族民居逐渐汉族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