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股民们看着中国概念股里的互联网公司,愤愤不平。
“我们中国培育起来的企业,跑去国外上市,肥了国外投资者的腰包。”,这样的观点让他们耿耿于怀。
这一现象在阿里巴巴上市前,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全国性的议题。不过就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这种现象和舆论正悄然发生剧变。
那些没有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开始把上市目标地纷纷转向国内,而那些已经上市的公司,也按捺不住,开启了私有化的进程。
截至目前,中概股的分众传媒、学大教育、世纪佳缘、盛大游戏、中国手游等公司,纷纷完成或者开启了私有化进程。同时暴风科技、中搜网络、激动网、百合网、天涯社区、锤子科技等公司也打消国外上市的念头,拆解VIE架构,转为在国内上市。
一位投资领域人士甚至半开玩笑的提起,前些天见了10家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有4家创业公司明确表示要拆除VIE架构回归新三板,有一家公司表示要上创业板,还有一家打算把部分业务分拆上新三板,只有一家表示要在美国上市。
国内市场有多火?
如果说产生这种现象最直接的原因,无疑是国内的市场太火爆了。2014年8月初,上证指数为2201点,而如今已逼近5000点。创业板指数从从1424点涨到了3628点。
另外,国内外上市公司市值的巨大差距也让中概股公司按捺不住。同为互联网视频公司,创业板的乐视网目前总市值1327亿元,暴风科技总市值312亿元,而优酷土豆市值仅为288亿元左右。同为游戏公司,创业板上市的昆仑万维停牌前总市值接近437亿元,超过了在美上市的盛大游戏、完美世界等几家游戏公司总和。
国内对于互联网公司如此狂热,一方面是因为之前国内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实在是凤毛麟角。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互联网 ”的战略之下,不但吹起了国内企业“互联网 ”的心,也吹动了一直在国外摇摆不定的中概股公司。
新三板的市场定位是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场所,其在迎合互联网概念上可以说是首当其中。
据统计,截至5月15日新三板挂牌企业中TMT板块企业数量达800家,占总挂牌企业数量的33.4%,其中已做市企业有118家,占所有做市企业的35.1%。
从政策方面,全国股转系统副总经理陈永民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现在,有一些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公司,要拆掉外资架构可能就有困难。但是在境内实际运营主体下面,如果有某一块相对独立的业务,要到新三板申请挂牌,从合规性的角度也没问题。而拆除外资架构的过程,会涉及一些重大重组,甚至有一些个别会出现实际控制人的变更问题。按照新三板市场条件,我们并没有说发生重大重组或者实际控制人变化了就不能来挂牌,你披露清楚就可以。”
可见新三板无论是对“新来的”,还是“回来的”,都张开了双手。
在市场火爆的同时还发生了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一家与互联网公司牛马不相及的公司改名为“匹凸匹”,这甚至引发该股次日涨停,可见这个市场对于“互联网 ”的饥渴程度。
“与其在国外不受待见 不如回国”
上面这句话,实际上是很多中概股公司的心声。如果国内市场是向中概股公司张开怀抱的话,美国市场的态度则是像是帮着国内市场推了中概股公司一把。
大多数中概股在美国市场都遭受长期低估的境遇。这个问题严重到,以完美世界为例,其持有的现金流与房产都要超过其市值。
搜狐CEO张朝阳也在多个场合抱怨搜狐的股价长期被低估。
造成这个现象有很大一部分的历史原因。在2011年,全球经济不景气,同时中概股公司在美国又遭遇了一场群体性的诚信危机,导致股价一落千丈。数据显示,仅 2011年就有24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遭遇审计师辞职或曝光审计对象财务问题,19家遭遇美国证监会停牌或摘牌。
另外,美国经历过互联网股价泡沫的破灭,对于互联网企业的估值更加理性,或者说,更加保守。
一方面,美国文化导致他们只认可行业第一名,对二三名并不认可。这也是之前搜狐各业务线都基本处于行业前三甲,但股价却一直上不去的很大原因。
有位业内人士在私下交谈时提到,这或许与美国的英雄主义以及美国地广人稀的特点有关。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往往是“一个人的世界”。另外美国的市场容量也远远不如中国,在美国行业第一名与二三名的差距往往非常大。但在国内并非如此,在很多领域仍是多足鼎立,各自之间差距并不大。
相对而言,国内市场则更看重互联网公司的想象力。
以暴风科技为例,单单是因为暴风影音的用户量以及“互联网 ”的想象力,就已经让市场追逐热捧如此。而实际上从财务数据来看,暴风科技目前的财务报表如果放在美国市场,恐怕是会引来各大机构的质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