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珠江水系各干流流入南海的八大口门之一。珠江水系各河径流汇集于三角洲后,通过8条水道注入南海,各水道之出口称之为“门”。珠江出口门共有8个,称之为八大口门。东边注入伶仃洋(又称珠江口)的口门有4个,从东向西为虎门、蕉门、洪奇门(沥)和横门;西边注入的有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
虎门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沙角,通过虎门注入伶仃洋的径流包括东江的全部径流,西江、北江的部分径流以及珠江三角洲本身的部分径流。虎门是个强潮汐作用的口门,潮汐吞吐量居八大口门之首,最大涨潮差2.59m,最大落潮差3.12m。虎门的年径流量为603亿㎡,占珠江入海总径流量的18.5%,年输沙量658万t,占珠江入海总输沙量的9.3%。[1]
2历史文化编辑
虎门大桥[3]
虎门,是珠江入海口,也是中国南大门之海防要塞,明代已置有军事设施,至鸦片战争前夕,东西两岸已建有南山、横档、沙角、大角、威远、镇远、靖远、巩固、永安、大虎、新涌、蕉门等炮台。故虎门海口有“金锁铜关”之称与“南海长城”之誉。然清政府腐败无能,鸦片战争伊始便屈辱求和,自毁“长城”,革林则徐之职,委琦善为钦差大臣之任,解散水勇,拆除木排铁链,拔除暗桩,英军乘虚进犯,局势被动,海防军民为保卫国土仍英勇抗敌。惟寡难敌众,加上武器落后,又遭琦善拒援,虽经浴血奋战,炮台终告失守,关天培、陈连升等爱国官兵也为国捐躯。与威远炮台遥相呼应的一座现代化的特大悬索桥名叫“虎门大桥”,被誉为“世界第一跨”。[4]
诗词选登
七绝·乘车过虎门大桥感题
李祚忠
忆往销烟正气腾,观今江口大桥横。
炮台沿岸依然在,提醒强国赶进程!
3文化旅游编辑
林则徐纪念碑
新中国成立前,虎门要塞司令曾在当年销烟的地方
虎门销烟纪念碑浮雕[31]立了一座高约一米的“林文忠公销烟处”的纪念碑。但无人管理,整个销烟池旧址杂草丛生,荒芜不堪。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虎门销烟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中国政府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竖起了“林则徐纪念碑”。
林则徐纪念馆
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林则徐而建立的历史人物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口村南面的林则徐销烟池旧址内。林则徐销烟池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7年人民政府在销烟池旧址建立了林则徐公园,并设林则徐纪念馆。1972年,将林则徐公园和林则徐纪念馆改名为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馆。1985年,恢复虎门林则徐纪念馆。馆区面积近4万平方米。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收藏的文物主要有:销烟池木桩、木板、鸦片烟具、林则徐手迹等。该馆基本陈列《林则徐禁烟》分三部分:鸦片战争前的形势;罪恶的鸦片输入;林则徐与广东禁烟。该馆通过讲解宣传、录像放映等形式向观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虎门硝烟池
虎门销烟池位于东莞县太平镇口,销烟池南临珠江的小地方,北靠牛背山,西为镇口关隘。为纪念林则除禁烟及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业绩而建,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当众用“浸化”的方法在此销毁。现在的销烟池是1957年重建的。博物馆内实物和史料展现了鸦片战争一幅幅场景,令人难以忘怀。 19世纪30年代大量鸦片运入,危害中国人民健康,无数银子流出国外,害得国弱民穷。清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禁烟奏折,特派林则徐赴广州查办,迫使外国鸦片商贩在虎门交出鸦片。为销毁这些毒品,特意筑了两个大池子,长宽各45米。池底平铺石板,四周栏桩钉板,池旁开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沟。销毁鸦片烟时,先将池内蓄水,撒盐成浓盐卤水,将鸦片分批投入池内,用浓卤水溶化。然后再投入生石灰搅拌,马上引起反应。爆炸开了,使其分解销蚀。最后把这些混合废品残渣用江水冲走,涓滴不留。历时大约三个星期后,鸦片终于销毁殆尽。1839年6月3日到25日销烟池中的池板、木桩等遗物现陈列在池旁的鸦片战争博物馆里。[5]
4虎门大桥编辑
虎门大桥飞架珠江口,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悬索桥,其主航道跨经888米,居中国前列,被誉为“世界第一跨”。该桥总投资近30亿元,其悬索桥部分均采用钢箱焊接,共用钢材2万多吨。桥的主缆长16.4公里,每根主缆由13970根直径为5.2毫米的镀锌高强钢丝组成,如果将两根主缆的钢丝拉成一条钢绳,足可绕地球一圈。
虎门大桥是广东十大地标之一,东起虎门威远,西接南沙,横跨珠江口,全长15.78公里,沟通广东东西两翼。“虎门大桥”四个字是江泽民主席所题。
大桥工程于1992年5月27日奠基,同年10月28日开工,1997年6月9日正式通车,1999年4月20日通过竣工验收。大桥总投资30.2亿元人民币,全长15.76公里,主桥长4.6公里,引道长11.16公里,桥面双向六车道,设计昼夜通车量为12万车次。大桥主跨为888米的钢箱梁悬索桥,跨径居国内第二位;大桥辅航道为270米连续刚结构,居同种桥型世界第一;主跨净空高度60米,桥下可通行10万吨级海轮。
虎门大桥工程是连接珠江东、西两岸,广东省东、西翼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贯穿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的咽喉,它的建成,可使东莞、深圳及粤东地区到珠海、中山江门粤西地区的交通无须绕道,行车里程可缩短一百二十多公里,对我省的经济发展和珠江三角洲的腾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桥两岸引道工程长11.16公里,其中大中桥梁共长6011.5延米,单向隧道三座,共长1065延米,大型互通立交二处。
虎门大桥工程全线设计为双向六车道(单向三车道)高速公路,每车道宽3.75米,设计车速为120公里/小时,桥面纵坡不超过3%,最大日通车能力为120,000辆。
虎门大桥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施齐全,配有齐全的“收费系统,监控系统,照明,通信及供电系统”。
交通标志醒目,视线诱导效果好,每公里设一对紧急电话,并有闭路电视对全路段进行监控。道路养护由专业队伍实施,以保证高速公路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虎门大桥高速公路将为道路使用者提供一个安全、快速的运行环境。
传说南海龙王为救爱女与莲花山神虎在此大战,龙女阿娘掉下的绣花鞋变成了阿娘鞋岛, 阿娘安全逃出找到太平无事的地方称为太平。龙王击虎木棍断成两截变成了上下横档。神虎被降,引致早产,产下的虎儿随母俯伏江心,化成大小虎山。这牵人襟怀的神话故事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这里又是鸦片战争的古战场。清道光年间,林则徐带领虎门军民筑起了百丈铁链横锁大江,凭借“进来不易,出去更难”的金锁铜关抵御来犯之敌。1841 年春,英舰向岸上清军守兵发炮,守将关天培与将士同仇敌忾,奋力抵抗,寡不敌众,为国捐躯。而今,硝烟不再,天青海阔,波澜不惊,天堑变了通途,泛舟珠江,只见大桥飞架,横空出世如长虹卧波;信步桥头,则气象万千,云樯帆影,尽收眼底。[6]
5撤镇设市编辑
2015年5月20日,羊晚记者从《东莞市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中获悉,虎门长安撤镇设市试点的实施路径和时间表已经确定,按照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东莞虎门长安将被赋予县级管理权限,重点解决“小马拉大车”问题。市直部门派驻两镇的相关机构将并入新型市或区政府机关,总数不超过24个。东莞公布实施方案:行政级别升格县处级,不配备四套班子,不设街道办,不增编制。[7]
机构不超限额 人员编制不增
虎门和长安就人口数量而言,在全国都是最大镇,在镇级建制下管理压力非常大。《方案》提出,本次试点改革目标是,通过法定程序,创新机构设置,明晰事权财权,赋予“城市型”的行政区划、行政职权和管理体制,破解特大镇不具备严格意义上法律主体资格的瓶颈和制约,探索实现一种与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设市设区模式。
试点改革重点是通过法定审批程序,将虎门镇、长安镇设立为新型市或区,赋予县一级行政管理权。具体做法为,提高行政级别,减少行政层级。拟将虎门镇、长安镇设置为新型市或区后,其行政级别升格为县处级,但不简单复制县一级行政模式:精简班子配备,新型市或区不按有关规格配备四套班子;减少行政层级,新型市或区不设街道办事处,在行政架构上继续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
在政府机构的设置上,将进行优化,控制不增编制。拟将东莞市直部门分别派驻虎门、长安的相关机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交通管理、安全生产监督、食品药品监督、城市管理等部门的派出机构)并入新型市或区政府机关,按照大部门体制要求,与原中心镇机关内设的12个机构重新整合,综合设置为新型市或区若干个正科级规格的政府工作部门(个数应少于市直派出机构个数与镇政府内设机构个数总和,相比县级政府工作部门24个的限额数相应减少)。控制人员编制不增加,新型市或区各工作部门的人员编制在原来市直派出机构的编制和镇机关编制合并后再统筹分配使用,原则上不再新增人员编制。[7]
推动事权下放 增强财政自主
被赋予县级权限后,相应的事权也将下放。按照《方案》,将进一步理顺东莞市与虎门长安两市的权责关系,优化行政职能设置,增强城市综合治理效能,充分激发基层经济发展活力。参照县级权限,在实行市级统筹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试点市税收分成比例和财权,增强财政自主权。
对于虎门长安而言,在实行市级统筹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试点市税收分成比例和财权,更有利于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以虎门为例,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仅以50万人算每年则需要30多亿元,而虎门镇2014年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仅为22.8亿元。
根据时间表,虎门长安撤镇设市设区有关问题的评估方案将在6月底前报市委市政府研究,年底前审定实施。四季度前,东莞还将探索研究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初步完成实施控制行政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创新管理模式设置方案的草拟工作。待国家批复市民政局的撤镇设市设区具体方案后,东莞将按程序上报。[7]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