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历史

家乡区县: 江苏省张家港市

张家港是一座新兴港口城市,从历史来讲,可以说是土地古老、城市年轻。境内东山村遗址距今有8000年历史,河阳山歌是吴文化中保存和传承得最好的吴歌,古黄泗浦是鉴真大师成功东渡日本的启航地。张家港的前身是沙洲县,于1962年从常熟、江阴各划出一块合并成立,1986年撤县建市。全市总面积99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777平方公里,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下辖8个镇和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旅游度假区,163个行政村。总人口150万,其中户籍人口91万.

张家港市历史久远。商末属勾吴之地。春秋时期属吴国延陵郡。秦代属会稽郡。
晋晋代,江阴郡下置暨阳县,县治杨舍镇。梁代,在暨阳之墟建梁丰县。唐以后,属江阴县。
唐宋年间,香山和镇山之间有一涧谷流漕,终年涧水不绝,溪流潺潺。如遇大雨,山洪直冲流漕所在东江湾沙,形成水渠。这条水渠后来竟成为闻名中外的“张家港”。
据南沙镇山村六组张兴生珍藏的《重修张氏宗谱(孝友堂)》载,明代万历元年(1573),有张南山者,自靖江生祠堂卜居香山北麓,此为张氏香山支始迁祖。南山公在此化钱买券,开发圩塘,流渠旁边遂形成村落张家埭。
由于开发的圩田常受山洪的涝渍,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张氏合族集议,子孙齐心协力,将流漕拓宽成河。新河面宽3丈,底宽1丈,长300余米,由此免除了涝渍之苦,但未有河名。至万历四十一年(1613),张氏为经营粮米自备木船3条,往返于扬州、高邮之间,数载后获利甚丰。为让木船能停泊到自家门口,再出资募工拓宽此河,并在屋旁河之尽头拓成倒潭1只,以便木船调头。此时河面宽7丈,底宽3丈,重载木船可进出自如,已蔚为大河,但仍无河名。
清代康熙二年(1663),江阴县衙拟在澄江门和巫山之间修建马路,勘察丈量到此河时,发现此河无名,于是请大桥镇镇董吴翼之提议起名。吴翼之知道此河
乃是张氏祖上所开,后来又是张氏裔孙拓宽,遂提名称“张家港”,并报江阴县衙认定备案。康熙三年(1664)冬,江阴县衙正式批文命名此河为张家港。
由于长江中沙洲积涨迅速,至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年)大片沙洲与江南古陆接连,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年)至民国,划常通港以北约10平方公里沙地予通州。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一度在北部沿江地区建立沙洲县,南部及常熟、江阴两县的边界地区设立虞西县(县治今张家港市塘桥镇妙桥办事处)
1957年11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沙洲县,以江阴、常熟两县的各一部分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1962年,从江阴县和常熟县各划出数个公社,新建立沙洲县。
1958年,江阴县人民政府组织6万民工和千名解放军官兵拓浚张家港,河总长达38.11公里;1968年再次拓浚,张家港遂成为内河6级航道。1982年,张家港港正式对外开放。

你对我笑i(2015-05-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