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一个在中国地图上要仔细寻找的地方——凤冈,却因茶屡屡被新闻媒体所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国家级主流媒体齐聚凤冈,对凤冈茶产业进行深度报道。中央电视台以“有机茶叶绿了青山富了农”为题在新闻联播中播出。值十八大召开之际, 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等频道以“探访茶海之心、寻找生态发展之路”为题,再次聚焦凤冈,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茶余饭后、街头巷尾都在谈论凤冈的生态环境、寻找凤冈的锌硒茶。 沧海桑田,浩瀚如烟,欲行大道、必先知史。唐《茶经》中有这样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宋《华阳国志》说:龙泉产云雾芽茶,色味双绝;清《梅移随笔》记:夷州、播州、思州以茶为贡。这些片言只语、点滴记载,说明凤冈在历史上一度被称为“夷州”,曾以茶为贡。明万历29年(1591年)建龙泉县以来的四百年间,凤冈的县名由龙泉到凤泉再到凤冈,数易其名。但,凤冈的茶叶却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形成产业,建国时(1949年)凤冈茶叶总产量仅17000斤。从这个意义上讲,凤冈不算中国产茶大县,也不能说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名茶产区。
凤冈地处东经107.43度,北纬27.59度,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既不沿江,也不沿海,是典型的农业县。在1883平方公里的境域内,“两老(老祖宗、老天爷)”也没留下什么文化遗产和矿产资源。面对这样的县情,凤冈也曾选择过蚕桑、野木瓜,猕猴桃,试图做大做强,用它们来改变凤冈。虽然努力了,却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事与愿违。凤冈依然没有摆脱“湄潭过去点、务川过来点”的尴尬窘态。
艰辛的探索,执着的追求,青山绿水通往金山银山的桥梁何在?改变凤冈现状的产业何在?县委、政府的决策者们,在思索、在调研、在总结。林茶相间、相得益彰,既符合“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发展战略,又保证了茶叶的内在品质;“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是凤冈地形地貌、气候光照的写照,恰巧是优质茶叶生产和最适宜区;凤冈历史上就产好茶,群众有种茶的基础和习惯,特别是凤冈永安的茶叶,其内在品质一直为浙江、四川茶商们的青睐;凤冈虽然没有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当时),上天却赐予这片富含锌硒微量元素的土壤。
2003年8月,虽是金秋,却是凤冈茶业的春天。时任凤冈县人民政府县长的王贵同志,在永安镇召开的凤冈北部四乡镇茶叶研讨会上,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说:举全县之力,发展茶产业。立意以茶兴县,以茶扬县,以茶富民。
统计数据表明,当时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只有2万来亩(实际可采收茶园不足5000亩,大都集中在永安田坝村),年加工能力就500来吨,甚至没有一个让凤冈人记住的茶叶商标。中国茶叶总公司孙月华总经理考察凤冈茶产业后说:凤冈茶叶的内在品质当数全国一流,加工能力和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事实上,21世纪初,整个贵州的茶叶面积也不过100多万亩,其产值和税费对贵州GT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当然也就说不上对茶产业的重视了。在这样一种大背境和小环境下,选择茶叶产业,是要承担较大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的。因为如此,选择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尤为重要。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显然不行。县委、县政府毅然决定:坚持“差异就是特色”的发展理念,坚持“猪--沼--茶--林”的建园模式,采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走“高端运作,抢占先机”之路;实践证明,这条路走对了,凤冈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至少用50年甚至上100年才能完成的事情,神奇的发展,瞩目的成就,被誉为中国茶业发展史上的“凤冈现象”。
凤冈茶产业的一系列举措和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效,比如:贵州省首届茶文化节、贵州省首届春茶开采节的举办,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07年,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贵州茶业从此结束了长期徘徊的历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如果说,凤冈茶业完成或基本完成“面积扩张、品牌建设”的阶段性任务,取得了以:中国锌硒有机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重点产茶县,贵州十大名茶、贵州三大名茶称号为标志的成就,那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一轮的增比进位,凤冈茶业又意欲如何呢?
2012年9月27日, 中共凤冈县委书记覃儒方在凤冈县茶叶协会举办的“第六届凤冈锌硒茶中秋品茗• 品牌建设论坛”会上作了题为《茶叶改变凤冈》的讲演。《茶叶改变凤冈》这一命题,深刻地总结了凤冈茶业发展的历史,高度地赞扬了凤冈茶业取得的业绩,充满自信地断言:凤冈将会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茶叶大县、绿茶强县。这一命题,再次确立了茶产业的主导地位,标志着凤冈茶业踏上了新的征程,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凤冈的决策者们以博大的胸襟,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清醒地认识到凤冈茶业当下的任务和深深了解茶农的期盼,敏锐地捕捉前瞻信息,坚持绿色产业不动摇,不但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而且要:建世界级茶园;创国家级标准;树锌硒茶品牌,走有机茶道路,引茶产业方向。
OK!一个因茶叶而有话语权的凤冈,一个因茶叶而改变的凤冈,一个因茶叶影响着并正在继续影响,一个因茶叶骄傲着并正在继续骄傲,一个因茶叶梦想着并正在继续梦想,一个在全国举足轻重的茶叶大县、绿茶强县——凤冈,就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通道,我们已经找到,那就是:茶叶。
凤冈人的自信和骄傲,我们已经知晓,那就是:凤冈锌硒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