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老哥的“八碗席”
澄城老哥,是渭北有名的实诚人,因为与之对应的是“合阳鬼”,其实这个“鬼”也不是贬义,只是形容人“聪明”、“点子多”。这也充分说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致理名言。合阳靠水,澄城在塬,一个水性,一个土性,自然不一样了。
原先以为澄城的饮食与性格和地理环境有关,都是硬菜,象麦籽泡、水盆羊肉、扯面等等,但没想到在厚厚的黄土积淀成的性格下面居然还有细腻的一面,而且不光是细腻,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地一位餐饮人牛宏华告诉我,澄城还有“宴席”,从古到今,一直都有。我很好奇,他说就是“澄城三八席”,现在演化成“八碗席”。
让我们回顾一下澄城的历史。澄城是黄河流域的古老县份,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古属雍之地,春秋属晋,秦始设北徽县,从北魏始建澄城县,县名县治沿用至今已有1540年。这里土厚水淳,风和俗美,梁原起伏,山川壮丽,饮食文化不仅深厚而且丰富多彩。其中的宴席文化更是与众不同。
澄城八碗席来源于澄城县三八席,所谓三八席就是八个凉菜、八个热菜、八个饭菜。八个凉菜分为四荤四素,四荤必须要有酒碟子、牛肉,其它可选耳片、排骨、鸡块、带鱼等任意两样,共四碟荤菜算作酒席上的硬菜。四素主要有炝莲菜、拌黄瓜、澄城玉面、片粉带帽、糯米枣山、花生米等任选四样,合为八凉菜。
三八席的八个热菜主菜为三大件:鸡、鱼、带把肘子。鸡通常做成香酥鸡、葫芦鸡或清炖鸡(注意:必须上全鸡);鱼,最早的三八席鱼为红烧鲤鱼或草鱼(注意:必须是整鱼,不可分割为块);带把肘子即地道的带把全肘子(档次低一些的席面通常在桌数多的情况下会采用假肘子)。热菜有了三大件后再配个烧肉品(备选:冰卜肉)、蜜汁葫芦(备选:甜盘子)、香茹烧青菜、烧吊子汤(备选:生氽丸子汤、酸辣丝汤)、银耳莲子汤(备选:西湖牛肉梗、玉米梗)等共为八热菜。
八饭菜通常有:辣子烹豆腐、烀肉碗子、八宝辣子、凉豆芽、蒜苔炒肉、苜蓿肉、凉拌红萝卜丝、豆腐丝等。主食:蒸馍。
以上为澄城县较早的三八席面菜,三八席自古就存在,只是名称不同,菜品不同,而且县境之内也有差异,只到明清以后才逐步固定,名称也是约定俗成一直沿用到现在,而制作经营三八席却只持续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一方面是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肚里油水多了,三八席要是上全,量非常大,吃不完会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会做三八席的厨师少了。老一代的年纪越来越大,力不从心。年轻厨师又不屑于做这种“不上档次”的土席。所以渐渐退出人们的餐桌。但一些有心人却十分痛心,认为三八席是澄城餐饮文化的一个展示平台,丢掉太可惜,因此餐馆和厨师就开始进行改良。改良后的三八席虽然名称不变,但内容已改变不少。一般来说,八个凉菜少不了,热菜调整到带饭席十个或十二,根据标准不同而定。鸡、鱼、肘子三大件,鸡没有变,鱼由原先的红烧鲤鱼、草鱼更换为清蒸鲈鱼、桂鱼甚至多宝鱼,肘子变为活虾(一虾两吃)或香辣虾,烧肉品更换为松仁玉米或青豆虾仁。
三八席是澄城县民俗中重要的一项内容,逢重要宴席通常还先要上茶席。茶席共有八碟,分为四碟炸果子、四碟干水果,再加三番饼。热菜有了三大件后其他再配个烧肉品(备选:冰卜肉)、蜜汁葫芦(备选:甜盘子)、香茹烧青菜(备选:蒜茸娃娃菜)、烧吊子汤(备选:生氽丸子汤、酸辣肚丝汤)、银耳莲子汤(备选:西湖牛肉梗、玉米梗)等共为八热菜。
的确,按现在人们的食量,这么些个菜和主食,还真就吃不完。中国人自古是讲究面子的,待客一定要有剩下的东西才觉得把人招呼好了,其实这种大方是很傻的。如今,国家提倡节俭,待客的重心由豪绅向大众转化,从吃饱到吃好转化,从填饱肚子到品味文化转化,因此,待客标准和理念由原来的追求菜多量大转变为少而精、绿色生态、健康营养。牛宏华也是澄城的餐饮奇人,热爱家乡,热爱陕菜,是个有责任感的人,他道顺应潮流,研发推出四人、六人的四凉、四热的八碗套餐或八人、十人的八凉、八热等新澄城八碗席颇受人喜爱。既能吃到澄城县地方特色,又光盘节约不浪费,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